【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將自明年起,將原塑膠原料的加工出口品出口後退稅比率降低,以紓緩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石化業對此訊息解讀認為,大陸降低退稅比重雖對出口不利,但出口商可以將產品以漲價方式彌補退稅減少部分,長期而言對塑化原料需求影響並不大。
大陸內地加工廠商自國外進口塑化原料製成出口品後,出口時需繳納百分之十七的加值型營業稅,在產品出口後大陸官方會依不同的塑化原料,退給出口商百分之四的稅率,日前傳出退稅比率將降至百分之三。
針對大陸官方實施此一措施的背景,即是以增加出口商成本方式,紓緩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一般認為,在大陸出口退稅比率降低後,將提高大陸內地的原料加工出口商成本,進而減少對塑化原料的進口需求;不過國內部分業者認為,大陸內地的加工出口商可以漲價方式彌補退稅部分,一樣可達到紓緩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的要求,而就長期而言,對塑化原料需求影響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