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消費者喜歡到傳統市場購買麵類、麵線、水餃皮。消基會日前抽查全台各地傳統市場八十件米麵散裝製品,發現有十一件添加的防腐劑不合規定,不合格率達一成四,若攝取過量恐出現嘔吐、反胃等症狀;還有一件麻糬檢出去水醋酸,長期食用有致癌風險。
消基會建議消費者,購買米麵製品時,應避免選購色澤過白或有刺鼻味的商品,並注意製作環境與保存條件;購買後應妥善冷藏保存,並盡快烹調食用完畢。若想延長保存時間,可分裝成適合的分量密封冷凍保存。
若消費者還是有疑慮,消基會建議,可在烹煮前先用溫水浸泡,倒掉浸泡的水後再煮食,或烹煮時不加蓋,如此可讓殺菌劑與防腐劑揮發、減少殘留量,吃得更安心。
消基會昨開記者會表示,消基會在三、四月間,於雙北地區、台中、南投、台南及高雄的傳統市場抽查八十件米麵散裝製品,進行殺菌劑過氧化氫與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與去水醋酸的檢測,為消費者健康把關。
消基會董事長雷立芬指出,傳統市場販售的米麵溼製品,通常都在常溫下販售,有些業者為延長保存期限,會違法添加殺菌劑或防腐劑以延長保存期限。消費者若食用這些違法添加殺菌劑或防腐劑的食品,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反胃或嘔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