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穎容雲林報導】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昨進入第二天,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長郭伯臣報告,教師適性教學輔助平台(因材網)自前年上線迄今,不但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樂趣,也有助學習能力提升,並增強教師的教學效能。
郭伯臣表示,因材網將AI導入學習中,針對不同學習進度設定「數位檢核點」,教學影片中也附加「線上隨堂考」,當影片播放至檢核點時,就會跳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才能繼續觀看影片,他說:「Youtube跳出廣告,因材網跳出問題。」而教師之後也能透過數據資料,了解學生問題卡關處,再予以個別指導。
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台已有兩萬多名教師、三十七萬多名學生申請使用因材網,南投縣大成國小老師認為,學校引進因材網後,可以有效率地診斷學生的學習弱點,透過教學影片適性學習,學生也能在課堂中找回自信和笑容;金門賢庵國小老師表示,學生可以依據系統所提供的學習路徑,進行學習弱點的加強。
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鄭淵全說明,因材網由教育學者、人工智慧專家、學科領域實務教師共同參與,配合十二年國教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各版本教科書,內容涵蓋國中、小的課程,國文、數學科為一至九年級範圍、三至六年級的自然科、七至九年級的理化課程,目前有兩千六百多個教學影片、兩萬多題的測驗題,預計未來兩年內將再陸續建置國中生物、地科課程,以及國中、小的英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