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斥資二點二億元興建的台南七股氣象雷達站,昨天舉行開工動土典禮,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工程設計融入黑面琵鷺與鹽山等地方特色,為尊重地方生態,十月候鳥季就會停工,預計明年底啟用,可望成為新地標。該站觀測範圍涵蓋台灣西半部到大陸沿海,對颱風及梅雨等氣象預報相當重要,成為另類的「台灣之眼」。
台南七股氣象雷達站前身是高雄氣象雷達站,位在壽山,因位置不佳,國內外氣象學者建議遷到台南七股,二○○二年設址在七股鹽埕里,啟用後,當地民眾指控罹癌率高,質疑與雷達電磁波有關,二○○六年與環盟團體爭取遷移雷達站,歷經多次抗爭,二○一四年行政院會通過遷移計畫,二○一五年編列預算執行,新站位在鹽埕里二號海堤附近。
交通部長林佳龍、台南市長黃偉哲、台南市議長郭信良以及立委郭國文、氣象局長葉天降等人,昨天共同主持動土典禮。
林佳龍指出,七股氣象雷達新站的決策,就是要接地氣,廣納地方意見,考量黑面琵鷺的生活,十月中旬到隔年三月不能施工,也會同台南市政府將176號道路至雷達站附近海堤間的聯絡道一併拓寬。
黃偉哲說,七股氣象雷達新站當年由他在立法院提案,經行政院同意編列經費執行,兼顧生態,又能打造新景觀,一舉數得。
中央氣象局第四組科長張博雄博士表示,七股氣象雷達站觀測範圍有四百六十公里,對於颱風及梅雨等氣象預報相當重要,雷達也可觀測候鳥遷徙,並配備新式雙偏極化都卜勒雷達,新技術可打出兩個方向的雷達波,更清楚辨視空氣中的降雨結構,讓降雨預報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