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糊莊嚴神像 葉永析藝把罩 羅智華 |2019.07.12 語音朗讀 71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葉永析期盼透過紙糊神像技藝的復興與傳承,為守護宗教文化盡一份心力,讓更多人可以看見紙糊神尊的莊嚴與美好。圖╱葉永析提供 紙藝師葉永析六年多前自學紙糊技術,結合自身建築背景專業,用紙製出一尊尊型態莊嚴又慈藹的神尊。圖╱葉永析提供 圖為紙糊神像「千里眼、順風耳」。圖╱葉永析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紙糊神像歷史悠久、最早可溯及唐代淵源,民間信仰中,還有所謂「一紙、二土、三木、四金」說法,特別將紙糊神像擺在第一位,就是因為紙糊神像最容易入神,創作難度也最高。為重現紙糊神像之美,紙藝師葉永析六年多前自學紙糊技術,不斷摸索中學習,結合自身建築背景專業,用紙糊出一尊尊型態莊嚴又慈藹的「紙糊神像」,高超技藝獲得嘉義朴子配天宮肯定,特別邀請他為媽祖娘娘製作紙神帽。 配天宮總幹事丁廣穎表示,宮廟旁原本種植了一棵四季蘭樹,但後來因病枯死,經向媽祖指示後,廟方決定將樹身製作成媽祖神像,並委託葉永析投入兩個月時間,用紙雕方式製作媽祖頭上佩戴的金色神明帽「平天冠」,用紙製成的神明帽不僅輕巧,不易壓傷神像,精緻細巧的好手藝,更讓不少信眾讚歎不已。 萬事起頭難 慢工出細活 而談起紙糊神尊的源起,今年五十歲的葉永析說,由於老家就住在配天宮廟口旁,自己從小就看著宮廟裡的媽祖娘娘、順風耳、千里眼等神尊長大,因此對這些神像格外有感情,加上本身畢業於嘉義高工建築科,因此結合建築專業自學紙糊神像技藝,希望能重現紙糊神像的歷史風華。 「萬事起頭難。」葉永析說,開始投入紙糊神像製作後,才知道有多不容易,過程繁瑣。 第一步得先用木雕或泥塑方式,把神尊的輪廓與雛形塑造出來,接著再用紙張一層層糊上去,光一尊紙神像的完成,就得糊上二、三十層紙張,過程中還得等紙張乾了之後才能繼續糊下一層,並配合天氣和溼度,相當費工又耗時,往往數月製作,才能大功告成,可說是「慢工出細活」。 他以第一對完成的紙糊神像「千里眼、順風耳」為例,一開始紙糊出來的神尊不是頸部比較短,就是神明衣穿上去後顯得神尊太胖或太瘦,為表達對神尊的虔誠敬意,他反覆製作六對神尊,足足花一年時間才創作出自己滿意的神尊。不只如此,在替神尊「開眼」前,他還會祈求神明的保佑加持,幫助自己描繪出炯炯有神的神尊眼神。 作品獨特 廣受信眾肯定 追求完美的性格,讓葉永析打造的「紙糊神像」栩栩如生,神尊表情和形態也較一般木雕或銅雕神像來得柔和慈藹,像是他花六個月完成的水月觀音,就是特別以男相菩薩的五官與肢體來打造,整體造型維妙維肖。而獨樹一格的紙糊技藝,亦讓他的作品受到海內外信眾肯定,甚至還有民眾遠從馬來西亞來台,請他製作神尊,準備帶回供奉。 「我希望未來能打造出更多尊具有感人故事的紙糊神像。」六年來共創作二十多尊紙糊神像,作品包括千里眼、順風耳、鍾馗、觀世音菩薩等類型的葉永析說,他期盼透過紙糊神像技藝的復興與傳承,為守護宗教文化盡一份心力, 讓更多人可以看見紙糊神尊的莊嚴與美好。 前一篇文章 法山法師 任東國大學董事長 下一篇文章 宗教與醫療科學論壇 舊金山登場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8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9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10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傳遞三好 普門寺讀報教育迎新 東京佛光山寺 跨宗教交流弘法度眾澳洲昆士蘭警務處 參訪佛光山智利豪雨 佛光人馳援災區送暖佛光會印尼蘇北協會 淨灘護海洋西來大學、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教育合作 作者其他文章鎮長畫家 畫下台灣風土阿里山森鐵 推特色列車南華建築系周承雋 獲台東設計金質獎佛大強化AI教學 資訊系熱門南華註冊率9成6 12學系滿招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