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中貿易爭端紛擾及其後續發展,將左右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央行首次對外發布第三波加稅對我國的影響,若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清單範圍擴大,估計台灣受影響金額達八十五點五億美元,占我國GDP的百分之一點四五,直接影響將擴增。
也就是說,如果G20川習會喬不攏,美國繼續對大陸加徵關稅,我國今年GDP將不可能保二。
央行表示,今年有四大不確定大不確定因素影響台灣的經濟成長,包括:全球景氣走緩及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貿易爭端紛擾、地緣政治風險與國際油價走勢、以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落實程度,與「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等政策的執行成效。
未來各國貨幣政策動向,影響全球資金移動,牽動全球股匯債市變動。美中兩國相互加徵關稅,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大陸商務部也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加上美國與其他經濟體間貿易爭端紛擾,均可能導致貿易局勢緊張,不利全球經貿動能擴增,對台灣出口尤為不利。
央行統計,已生效的二波美對中的加徵關稅產品清單中,內含台灣生產後經大陸加工再出口到美國的價值,金額僅約為台灣GDP的百分之零點九六,未來第三波美對陸進口產品加稅清單中,包含手機、筆電等終端消費電子產品,對台灣影響占GDP的比重為百分之一點四五,三波合計比重為百分之二點四一。
央行表示,近期民間消費動能趨緩,加上美中貿易談判進展不順,不確定性仍高,恐抑制輸出成長力道。預期今年下半年內需受惠半導體業者維持先進製程領先及政府擴大內需效益發酵,助益GDP回升,GDP將逐季回溫,全年預測值為百分之二點○六,內需仍為驅動經濟成長的重要來源。
近期有多家國內外主要機構都下調今年台灣GDP,最低的是JP Morgan,預台灣GDP為百分之一點七,平均為百分之一點九九,保二有危機。央行解釋,主要是因美中貿易談判懸而未決,各機構預期全球貿易成長趨緩,可能影響我國出口成長與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