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志超
每年到了考季,便會看到奉祀文昌帝君的各大廟宇湧現參拜人潮,家長帶著孩子祈求神明保佑,期望應答順利,考上心中理想的學校。也讓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從事教職帶的第一屆畢業班。
那一年高三課程結束後,我每天一如往常地到校陪伴學生,除了隨時待命解決課業疑難,最重要的,還在於穩定他們的情緒。尤其愈接近考試,愈需要注意學生的身心狀況,這是一種「關懷」的愉快。
考試前夕,學校將准考證轉交給導師後,我並沒有馬上發給學生。而是選了一天黃道吉日,帶著全班的准考證去到奉祀文昌帝君的廟宇,在桌上攤出全班的姓名、照片與准考證號碼,雖然沒有任何祭拜物品,但一心想著:「祈求文昌帝君保佑學生考試順利。」我感受到一種「虔誠」的愉快。
考試當天,我一大早就到試場為學生加油打氣。我一一和他們握手,雙手緊握,心中祈福,希望學生能「握出好考運」;我為他們灌頂,手置於頭頂,口中默禱,希望為學生「加持好考運」。那一刻,我感受到「希望」的愉快。
曾永義教授曾說:「為了『人間愉快』,就要『人間處處開心眼』,就要具備擔荷、化解、包容、觀賞等四種能力,達成『蓮花步步生』的境界。」
「人間愉快」,可以是敞開心胸、放寬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擔責任、化解問題的喜悅,也可以是對周遭事物的諒解和包容,更可以是觀照生活情趣的藝術。
就身為老師的我而言,能為學生做的、設想的事,都是我的「人間愉快」。我的「人間愉快」,就是學生快樂地學習,在學習、課業上有所精進,在德性、身心上有所成長,並能順利考上理想的校系,這是一種承擔責任的喜悅。
不論是考前的關懷、祈求文昌君的庇佑,或是考試當天的握手與灌頂,無非是希望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考試。帶著關懷、希望、虔誠與祝福的心,我享受著老師承擔責任喜悅的「人間愉快」,那是一種無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