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映禎台北報導】宜蘭縣四結福德廟建於清光緒年間,長年致力推廣廟宇文化,也成立讀書會和獎助學金,廟旁進行中的「土地公文物收藏館」工程,預計在農曆年前完成,落成後將安奉各種年代久遠或造型不同的土地公像,以及相關文史資料。
福德廟主任委員陳榮楷為推廣土地公的信仰文化,捐出一方土地成立「土地公文物收藏館」。為了豐富收藏館展出內容,陳榮楷精心挑選各地廟宇裡具有特色的土地公神像,再請雕刻師製作。例如:身邊有虎和鹿陪伴的造型象徵「福祿壽」,七尊迷你造型皆以七寶作為材質的小而美作品等。另外,因為四結俗稱「芋仔園溝」,
陳榮楷還訂作一尊坐在芋頭上的福德正神。除了委請工匠雕塑之外,陳榮楷也將提供出所珍藏的七尊土地公,包括幾座泥塑和石雕的百年神像。
陳榮楷說,早期土地公在民間信仰是做為當地守護神,造型多是手持柺杖;到了現代社會,土地公的手上換成金元寶,角色也從管理土地的神祇增加「財神」身份。待收藏館落成,民眾可以從中清楚的看見,不同世代的信仰變遷,以及土地公各式各樣的造型。
收藏館展出土地公文物外,還有相關文獻資料和歷年活動紀錄,希望讓信仰也能與文化、慈善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