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引進俗稱「公路醫生」的「熱再生修補車」修道路坑洞,標榜可熨斗燙平路面不平。
圖/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本報台中訊】聽過「公路醫生?」台中市政府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依交通部研究報告,破壞路面最常見的原因的是「路面坑洞」及「人(手)孔蓋高低差」,但過去坑洞修補及孔蓋施工多先破壞路面再重建,造成多處補丁與不平整,施工過程須出動大型機具,占用道路阻塞交通。
建設局引進俗稱「公路醫生」的「熱再生修補車」,陳大田說,這是技術先進、多功能的瀝青路面修補車,採就地加熱方式,像熨斗般先整燙既有路面加溫達一百二十度,使原有路面軟化,再把上層舊的瀝青刨除,重新拌入熱料後壓實,可達到環保、低噪音、節省成本與作業時間,降低交通衝擊,而且道路品質還可維持較長時間,適用於局部坑洞修補。
建設局補充,「重複啟閉人手孔蓋」技術則是孔蓋微創工法,避免重複開啟造成道路挖掘不平的問題,可大幅降低道路回填不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