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棠綜合外電報導】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的佛學書院,位在中國湖南省湘西沅陵縣城西「龍興講寺」,經由地方與國家政府斥資進行全面整修後,還原歷史風貌,即日起重新開放參觀。
古代設立講堂講習學問,每一所均有堂舍樹間,相當於現代學校的教室。佛教傳經說法處也稱「講堂」,完全以講學辦教育為主的佛寺,才能稱為「講寺」。
唐貞觀二年(西元六二八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敕建龍興講寺,距今已一千三百七十九年歷史。講寺名為「龍興」,是隱喻帝王之業的興起,據《尚書序》載:「漢室龍興,開設學校,九五飛龍在天,猶聖人在天子之位,故謂之龍興也。」由此可見,唐太宗敕建江南講寺並賜名,是希望藉佛法的傳播,感化一方,穩定一方。
而這座融和佛教活動、提倡佛學教育的綜合性寺院,不僅為唐代建築最早的佛學書院,後來直到玄宗開元六年(七一八年),才建立麗正書院;七二五年更名集賢書院,比龍興講寺晚建了九十年。另以宋代著名的嶽麓、白鹿、石鼓、應天四大書院之首的嶽麓書院為例,比龍興講寺晚建三百四十五年;在此之前,世界上還沒有發現建築年代明顯早於嶽麓書院的學院。因此,該寺是大陸現存最古老佛學書院,也是湖南省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
龍興講寺占地三萬多平方公尺,中軸線兩側分列殿閣軒榭,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閣、旃檀閣、彌勒閣以及東西廂房等,依山而建呈現宏偉的古剎格局,正前二重簷之間懸掛著「眼前佛國」木匾,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題寫,字跡灑脫遒勁。
據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而痊癒,就為講寺寫匾相贈。
除了董其昌的書法,大學者王守仁自龍場謫歸經過沅陵,特地接受辰州學子之邀,在寺內講授「致良知」一個月,並在寺內留下提壁詩一首。
一九三七年十月,龍興講寺住持妙空長老約南嶽名師到寺中講經,轟動沅陵。此後,成立了沅陵佛教會、沅陵佛教居士林、沅陵佛教四眾教義研究所以及沅陵佛教陽明小學等四個組織。龍興講寺附近,還有王陽明講學遺址,後由其學生築虎溪精舍,後又改為虎溪書院,成為歷史名勝,保存湘西地方傳統風韻。
沅陵縣為保護這座殿宇傾頹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斥資二百餘萬元人民幣進行改造後,再由中央政府對古寺建築群進行全面性大維修。
修復後的龍興講寺全體建築面積達一千八百平方公尺,大雄寶殿是主體建築,裝飾藝術豐富多彩,所有木窗櫺格皆雕刻花心並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精美,相傳為明代所製,為罕見之物。殿內八根楠木內柱直徑八十多公分,柱極部與礎石間,嵌鼓狀木技,石礎為覆佃蓮花狀,木質斗拱、彩繪,都是唐代建築遺存,其價值無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