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漸凍症研究有新突破,中央研究院動物實驗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r-17~92」可作為預測發病的生物標記,更可藉著提高表現量來增進運動能力,延緩病程與延長壽命。
這項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國際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的研究,第一作者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俊安表示,中研院的研究有兩項新突破,第一個突破是發現,漸凍小鼠發病前,微型核糖核酸「Mir-17~92」表現量會大量下降,因而無法調控下游蛋白表現,才造成控制四肢肌肉的運動神經元退化凋亡。因此,「Mir-17~92」可作為預測發病的生物標記。
陳俊安表示,目前只知道有一成患者源於家族遺傳,另九成患者的致病原因不明。
第二個研究突破是針對帶有「SOD1G93A」基因的小鼠作試驗,將牠們體內的「Mir-17~92」表現量提高,發現可以增進牠們的運動能力、延緩癱瘓時間,壽命也自一百四十五天延長至最高一百八十天。
換句話來說,「Mir-17~92」在未來有潛力能發展成基因治療的標靶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