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藝人賀一航罹患大腸癌第三期,雖有手術但拒絕化療,前天病逝。醫師表示,大腸癌為國人癌症發生第一名的癌症,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即便到了第三期,只要配合化療,五年存活率仍有六成,千萬別太早放棄。
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表示,未做化療者有高達六成機率復發,「沒做化療是錯誤的」。
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連十一年盤踞十大癌症之首,每年約一點五萬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約五千七百多人。但大腸癌並非絕症,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有二分之一的大腸癌可透過飲食和運動習慣調整來預防。
而且大腸癌可早期發現治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大腸癌只要不轉移,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為百分之九十五、第二期為百分之八十。第三期雖需搭配化療,會出現副作用不適的狀況,但五年存活率仍有百分之六十。第四期才會降至百分之二十。
梁程超指出,臨床上常見患者的迷思除了憂心治癒率低,此外也害怕腸造口,也就是「人工肛門」,認為會影響自尊。但發生在直腸且接近肛門七公分以內的癌變,或癌細胞已侵犯到肛門擴約肌,才會建議在下腹做人工肛門。
梁程超說,醫師會盡力幫病人保留肛門,例如部分直腸癌可接受化療合併放療,等腫瘤縮小到保留肛門的安全範圍才手術。
而有的大腸癌會造成嚴重腸阻塞,有時也需做暫時腸造口,「既然是暫時性,待一段時間後腸子就會接回去。」
此外,國健署提供五十至七十四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採便管可帶回家,採便前不需限制飲食或灌腸。若有確診為大腸癌,請配合醫師治療,以提升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