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寶山國小山湖分校,近年打造不少特色,學生數逐年增長。圖/寶山國小山湖分校提供
【本報新竹訊】新竹縣寶山國小山湖分校坐落在寶山水庫旁,近年因推行生態、戲劇表演到科學手作課程,學生數增長,比主校多了近兩倍,堪稱是學校版「女兒比爸爸還壯」。尖石鄉的嘉興國小義興分校,全校只有二十一人,學童大多是當地原住民,除了一年級新生,每個孩子都是合唱團,日前勇奪維也納合唱金牌。這兩所小學都發揮特色讓人印象深刻。
寶山國小山湖分校多年前人數僅三十九人,近年老師帶學童演戲、科技手作、食農生態等特色教學,預計到九月全校學生可望突破八十人。
創校五十年的山湖分校,屬「不山不市」的學校,寶山國小校長彭鴻源說,山湖分校受到地形和法規限制,環境不是特別好,但學生數每年成長,歸功於老師教學與輔導的用心,家長也樂於付出,全校共七十二位學生,比主校、寶山國小四十九人還多,不過礙於法令限制,目前只有一位主任身兼數職,且無工友、校護,行政以外的雜事很沉重,希望讓組織編制多一些人力。
分校主任羅惠芬表示,學校又稱「樂學園」,活動設計以孩子為主,跨班分組、學習團隊精神,不少都是動作操作的活動,獲得學生喜愛,不過也因為這樣,她坦言自己除了五節科任課外,還得負責行政、總務、活動支援等,真的很忙。
義興分校 唱出學生活力
尖石鄉的嘉興國小義興分校,日前勇奪維也納合唱金牌,但其實這間迷你小校的合唱團才成立三年,背後的主要推手是希望透過歌唱,讓外界看見原住民活力與特色的校長徐榮春。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些小朋友一開始不太會唱歌」,二○一五年八月到任的校長徐榮春說,剛開始發現這些孩子跟以往接觸過的泰雅孩子不一樣,太過安靜也有點「音痴」,但他相信唱歌是最容易抒發感情的方式,所以與分校主任李衛民和教師團隊致力發展學生音樂潛能。
孩子們只練了一個多月就參加比賽,雖然成績不好,徐榮春卻看見孩子有明顯的轉變,變得更有活力,更願意為自己「發聲」,徐榮春說,唱歌還改變了學生們的家庭互動,「洗澡吃飯都唱不停」看似抱怨的話,其實是家長在向老師傳達感謝與支持,因為孩子在家裡更願意分享生活大小事。
為讓孩子練習歌唱,下課十分鐘也不浪費,師生利用彈性課程和課餘,勤加練唱,老師們也犧牲假期,帶孩子走出部落,受邀到其他地區演出,讓孩子在歌唱中看見自信,義興兒童合唱團也終於在去年勇奪維也納合唱金牌,讓全世界注意到這所偏鄉迷你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