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已有超過六十家台廠紛紛從中國大陸回流,不過經濟部投資處長張銘斌指出,紡織、低階自行車、鋼鐵業等廠商,不少選擇前往東南亞設廠,而不是回台投資,主要原因為返台設廠、增產線等成本較高,較適合高階產品。
張銘斌表示,事實上,不少在陸傳產,早在幾年前便開始陸續遷往東南亞,目標鎖定越南、印尼、印度等國家,因為中國大陸沿海投資環境不如過去好,因此廠商早已提前一步調整全球布局,有不少紡織、低階自行超、鋼鐵、汽車零組件、低階電子零組件等廠商,選擇南向而非東返台灣。
此外,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也曾公開表示,筆電供應鏈龐大,若只有少數廠商回流台灣,最終恐怕造成成本上漲等;張銘斌則說,確實有部分筆電供應鏈上的關鍵廠商回台,不過多數廠商還需看廣達等大廠下一步的規畫,才能決定是否回台,預料最近一、兩個月將有新的變局;他強調,經濟部不僅鼓勵筆電主要廠商回流,也希望供應鏈上廠商陸續返台,將會優先提供協助。
今年一月台商回流行動方案上路至今,累積已有超過六十家廠商,投資金額逾三千億元,張銘斌表示,接下來還有四、五十家廠商,等著排隊審查回台投資,接下來美中貿易戰變化太大且難以預料。
因此預估回台廠商會不斷湧回台灣,要達成總統蔡英文設下的回流投資金額五千億元應不是問題。目前主要回台產業,包含網通、伺服器、電腦周邊產品、機械設備等廠商。
另因應中美貿易戰,全球科技業焦點不再只是「新產品」,而是全球產能布局。國內品牌廠除了重新規畫產線外,更憂心終端售價若漲價,將影響PC買氣,代工廠商則是擔心,一旦到東南亞等地設廠,零組件、組裝人力、運輸等條件是否到位,讓產品順利供貨,這些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