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執政三周年,國防政策備受高度檢驗。相繼推動一系列的武器國造,從「國機國造」,到目前火熱的「潛艦國造」,可以看出政府在「抗中」的主軸下,確實想努力在國防政策上,做出一番成績。
但基於潛艦為高端裝備,一開始以高調的態度對外宣示,難保有洩密的可能性,加上政府對於潛艦議題的論述,時常以過去的國民黨阻擋為由,換來今日潛艦部隊仍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然而真正的事實為,當年扁政府時期的三項軍購案中,真正阻擋台灣獲得柴電潛艦的源頭為美國,原因在於美軍現役的潛艦為核動力型,美軍擔心若在本土開發柴電潛艦,則會面臨國會議員阻擋核潛艦的案子,基於該理由,當年海軍向美方提出採購八艘柴電潛艦也就付諸流水,如今美方對海軍的潛艦國造開大門,是希望台灣成為抗中籌碼。
所謂的潛艦部隊,不但需要充足的艦隻作為組成部隊的骨幹,政府對於如何建立一套水下搜救系統,似乎仍停留在討論階段,完全無法看見建立水下搜救部隊的具體行動。水下搜救部隊為何重要?原因在於潛艦為各國精銳的部隊,假使發生意外,水下救援成為關鍵,雖然台灣能從鄰近的「駐日美軍」尋得協助,但礙於距離、相關的合作方案仍未成熟,潛艦若發生意外時,仍能只依靠自身努力。換言之從政府大張旗鼓地秀出潛艦國造,到忽略建立水下搜救系統的舉動,不難看出過程依然粗糙不堪,如何使全民信服?
軍隊戰力的建構向來與無形戰力有關,所謂的無形戰力包括國家認同、族群認同與使命感,不可諱言礙於台灣現況時常在國家認同出現分歧,政府輕忽國軍創建者蔣中正的功勞,由於國軍的歷史遭受忽略,國軍在政治信仰上出現動搖態勢,試問:一個沒有軍魂的部隊如何捍衛中華民國的安全?假使國軍歷史與精神仍遭受高層忽略與輕視,無疑造成部隊在「為何而戰?」與「為誰而戰?」出現動搖。
磐石(嘉義市/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