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生命在出生前,是否都懷著此生的學習計畫而來?人各有命,無論是貴格福報、啣著金湯匙出生,還是孤苦伶仃、備嘗艱辛;無論四肢健全,抑或先天後天肉體殘缺,都要努力有尊嚴地活過每一天。
高中會考、大學指考流行落點分析,我們可以針對自己的心念進行落點分析嗎?出身貧窮者的學習計畫,是讓自己脫離貧窮?還是從困頓匱乏中,感悟體貼同類人的需求,有朝一日也能造福人群?身體殘缺者,是自怨自艾、自暴自棄?或者昇華示現靈魂偉大的精神,克服殘缺且超越傑出?殘障聾啞人士的國標舞、籃球比賽、千手千眼舞蹈,都讓我們嘖嘖稱奇、讚歎萬分,生命的確蘊藏無限的可能。
六十二歲的漸凍人林月姑,二十一年前發病,無藥可治,生命無望,為了安慰家人,把畫畫當復健,全身幾近癱瘓,無法拿筆。只剩一根手指頭能動,靠著「一指神功」點滑鼠學習電腦畫畫,畫作屢屢得獎,走入校園分享生命故事,舉行圓夢畫展。
河南希望小學創辦人馬文仲老師,罹患進行性肌肉營養不良症,群醫束手無策,只能任由肌肉逐漸萎縮。他說:「身處逆境的不幸者,他們有的還正在走投無路的無邊黑洞中徬徨,他們也想從我的故事中,尋找一絲希望的亮光,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以過人意志開創黃河灘邊的教育希望與奇蹟。二○○四年,獲頒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七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我的學生《不理會太陽的向日葵》陳子衿,七歲罹患罕見疾病,腳疾不良於行,多重癌症纏身,進出開刀房無數,夢想當中學英文老師,不畏艱難拄著拐杖,堅持在不必住院的日子,忍著劇痛微笑上學。正心、正念,樂觀的態度感動眾人,創造許多不可能,開刀大失血,學校緊急廣播號召一百二十位住宿同學,奔赴醫院捐血三萬西西搶救她一命。這個熱血大愛的十二月九日,被定為「華梵捐血日」,挽袖搶救的那一刻,成為青春歲月捐血救人的共同記憶!
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發生的每件事,都蘊含何以在此時此刻相遇的某種密碼與意義。如何細膩體悟破解這些密碼?練習靈性覺醒,擺脫慣性、走出舒適圈,習以為常的觀點擱置一旁,減少以自己為中心的我執糾纏,釋放分別比較、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學習洞穿事件背後可能隱藏的意義與恩典。
外在世界太喧囂,我們常在與惡的距離之間徘徊,讓每天都是感恩日,感念每一樁擾身的困厄,感謝每一個相遇的順逆因緣。平心靜氣思考這一趟人生旅程中,我必須成就的功課是什麼?能否在苦厄擾心的折磨之後,悟出它的教導,那怕只是一丁點體悟,都有助於提升生命境界。
一枝草,一點露,忠恕良善擺第一,天無絕人之路,端看個人如何駕馭分析心猿意馬的念頭,讓它停在最適當的落點,但求了解且圓滿此生學習計畫而無憾。
陳雪麗(新北市/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