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由上緯投控、丹麥商沃旭能源、日商JERA與澳商麥格理資本共同投資的「海洋風電(FormosaI)」第二階段海上施工作業本月底啟動,昨在苗栗縣竹南龍鳳漁港舉行開工儀式,預計年底完工。風場總裝置容量為128MW,屆時風場運轉可供應約十二點八萬戶家庭年用電量,成為台灣首座達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
蔡英文總統昨天透過臉書表示,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正式開工,年底完工,「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正式進入新的階段」。總統說,風電相關製造業年產值達到一千二百一十八億元,服務業年產值達七百七十三億元,累計可以帶動一兆元投資額,創造兩萬個以上工作機會;政府和民間攜手合作,台灣廠商進入風電產業供應鏈,「離岸風電產業的需求擴及各種加工及生活服務,台灣中小企業都有生意做、有錢賺」。
海洋風電團隊在龍鳳漁港外海設置離岸風場,二○一六年十月安裝兩座年發電4MW的示範機組,本月底啟動第二階段,增設二十支年發電6MW機組,預計年底完工。
上緯董事長蔡朝陽說,第一階段兩座機組累計到今年四月,總發電量達五千五百萬度,可供應一萬五千戶家庭年用電;第二階段完工後,風場總裝置容量達128MW,約可供應十二點八萬戶家庭年用電, 成為台灣首座達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相當減少排放超過六百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出席的經濟部長沈榮津說,台灣是外銷導向國家,國際大廠追求綠色供應鏈,如蘋果要求代工廠在生產過程需用一定比率綠電,負起企業社會責任,這些都是政府推動綠電的重要考量。他並說,第一期兩座示範機組營運一年多,通過颱風、地震考驗,證明離岸風電可行。
海洋風電吸引國際公司投資,沈榮津說,這也是綠色金融典範,他也將要求國營行庫配合政策,率先帶領民營行庫參與,與國外形成策略聯盟機制,共同推動再生能源設置發展,進一步帶動製造設計、運轉、維護等相關產業,活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