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穹窿頂藻井 佛陀紀念館上架

李生鳳 |2019.05.12
3317觀看次
字級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暨上架法會,十一日於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舉行。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中座「穹窿頂」藻井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字與「佛」字,揭示「欲見佛土,先淨其心」的深意。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高雄報導】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暨上架法會,十一日於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舉行。此為二○一七年高雄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重建,為了讓大悲樓三座彩繪「大悲出相圖」的藻井得以保存,住持印悟法師決定捐贈佛館典藏。且首創以不解體進行古物移地保存,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團隊協助下,在佛館進行一年多的修復,於佛誕節前夕舉辦上架法會,使其彩繪風華再現。

在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擊法鼓、磅礡的鼓聲中開場,現場播放藻井介紹及修復期間的紀錄片。接著是三座古物藻井的開光揭幕,在鑼聲、鼓聲齊響中,眾多揭幕貴賓拉下紅色彩帶,三座罕見「穹窿頂」造型的藻井重現,也象徵著這珍貴古物從寺院走向博物館,肩負起弘揚宗教藝術文化的使命。

珍貴古物

從寺院走向博物館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主辦單位致詞表示,此為千載一時的盛會,見證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上架,從今天的法會可以印證「眾緣和合」,包括藻井修復團隊,還有龍湖庵的捐贈,過程中都可看到大家付出的用心。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而有歷史意義的古物更是難能可貴,如同佛教有久遠的歷史、淵源,源遠流長的文化,讓每個人的身心、生活更加豐富。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表示,文化工作有項很重要的就是「保存意識」,印悟法師發現藻井的價值,所以沒有讓它隨著工程而毀壞。這三座藻井上面有教化人心的圖相,佛光山也發現它的價值,感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指定為古物,得以進行系統性的保存工作。舉行上架法會讓藻井的價值廣為人知,這是在文化保存工作上一件珍貴的案例。

龍湖庵歡喜捐贈

供更多人瞻仰

藻井捐贈者印悟法師表示,因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重建,三座藻井不知如何處理,龍湖庵又沒有場所可以安置,而佛陀紀念館場地夠大,又有很多人前來參觀,認為捐給佛館更具有意義,於是和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會長滿益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等人聯繫。

印悟法師說:「捐贈藻井後非常歡喜,佛光山用心修復,本來已經模糊的彩繪又重新展現莊嚴的風貌,我覺得這樣是對的!不會感到捨不得。大悲出相圖可以保存、供人瞻仰,龍湖庵更因而沾光,相信菩薩也會很感動。」

隨後心保和尚致贈感謝狀予施國隆局長。上架法會由心保和尚主法,在誦念〈大悲咒〉聲聲莊嚴音聲中,率領眾法師灑淨全場,帶領恭讀星雲大師的〈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文〉。

與會者有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潘恆旭、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依來法師、佛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會長滿益法師、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立明企業集團董事長劉招明、陳秋琴伉儷,首泰建設公司董事長羅李阿昭、三洋維士比集團董事長陳和順、戚品淑伉儷,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順章、蘇素賢伉儷,牛頭牌沙茶醬食品公司總經理劉珀秀,佛光山榮譽功德主翁貴瑛、薛政芳、陳瑞珍、吳麗瑛等,以及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佛館駐館藝術家林智信、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戴忠仁等三百餘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