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新機場線列車「白鯨號」,採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最高時速一百六十公里,是目前速度最快的城市軌道交通客車。圖/資料照片
北京新機場位於大興區,預計到二○二五年,北京的雙機場將會承擔一點七億人次的客運量。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耗資人民幣八百多億元興建、被譽為中國大陸「新國門」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預計今年九月底啟用,目前主體結構施工已經完工,將陸續執行包括定十三日進行的真機試飛等測試和準備工作。從空中俯瞰,這個新機場外型以放射設計寓意「鳳凰展翅」,除了是當今全球最大單一航站樓,其內部裝修、建造和工程也暗藏多項「黑科技」和「世界之最」。
大興國際機場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和天安門直線距離約四十六公里,占地約二十七平方公里;機場屋蓋頂部面積達十八萬平方公尺,相當於二十五個標準足球場,主要以八根上寬下窄的C形柱做支撐,八根C形柱彼此相隔二百公尺,留給乘客更多活動空間,中心頂部建了巨大的六邊形天窗可以吸收更多的採光。
機場的八千多塊屋頂玻璃沒有一塊是相同的樣式,堪稱世界施工難度之最。航站大樓的抗風能力也堪稱世界級,可以抵抗十二級強風。
4條高等級跑道
同時建成
四條跑道則採用「三縱一橫」全向構型,適合京津地區空中運行特點,減少飛機空中盤旋時間和地面滑行距離,也減低對周邊區域的噪音。陸媒指出,世界上極少有四條高等級跑道同時建成、投入校驗和使用的機場。
主航站為中心向四周散射五條指廊,這種設計指廊短、空間延展性大,使旅客從航站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六百公尺,走路最多只要八分鐘,轉乘效率優於其他機場。
大興也將成為全球首座高鐵從地下穿行的航站,匯集著高鐵、地鐵和城際鐵路,共有六條軌道橫貫整座機場。
機場在建設時採用了大陸首創的層間隔震技術,在上部結構和航站地面之間,設置一層柔軟的隔震層,將航站首層和地下一層完全隔開。這樣不僅能提高建築的抗震性能和結構安全,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與地鐵、城鐵等軌道交通對接時的震動問題,就連建築成本也降低約百分之十。為了環保還配套修建了一百六十五萬立方公尺的調蓄設施,讓雨水不會流失。
陸地交通規畫為「兩橫五縱」,包括四條高速公路、三條軌道路線,使得機場不單是航空樞紐,更是一座綜合交通樞紐。
連接機場的高速公路被稱為「新國門第一路」,也將成為中國智慧高速的樣板工程。新機場高速公路全線將大面積採用融冰雪材料,埋置在路面中的電管加熱後,可以把結冰點降到攝氏零下十二度左右,路面的冰雪迅速融化,克服大風雪對交通的影響。
根據規畫,大興機場最終將設六條跑道,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達一億人次、飛機年起降量八十八萬架次、貨郵吞吐量四百萬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