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宏(右)示範利用「3D列印採果機器人爪具」採摘小番茄。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學習,從解決問題開始」,為引導大學校院學生具備物聯網專業技術,教育部推出智慧聯網技術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培養學生以問題導向學習模式(PBL),運用所學解決產業及社會問題。
宜蘭大學資工系師生實際深入農地,發現台灣農業普遍有勞動力不足的窘境,便發想利用3D列印爪具安裝在機械手臂,採摘果實,盼能解決小農採收時人力缺乏問題。
宜大資工系教授陳懷恩表示,宜大是農工起家,計畫結合PBL教學,教授學生基礎和控制機械的技術,再帶學生實地了解農夫需求,「番茄並非一串串採收,是一顆顆採,很耗人力」,因此引導學生結合機械手臂,依照蕃茄、草莓、柑橘等果實,設計不同大小爪具,製作自動採收的實用模型,嘗試為農民解決問題。
宜大資工碩一生劉家宏表示,實際查訪農場,發現採收困難的徵結所在,對設計很有幫助,雖然利用3D列印製作爪具,困難重重;但農夫看到實際模型成果後覺得很不錯,未來改良後也可能商業化,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