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 隱於市

蘇清強 |2007.07.17
279觀看次
字級

很想去隱居,像古時候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賢士一樣,找一座山,一塊叢林,就日日月月,與塵煙隔絕,不問世事,白雲綠水,自得其樂。然而,那是湮遠了的古事,不適合我這個現代人的口胃。

現代的山,現代的叢林,當然是有的。而且,古岩蒼木,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造化,應該不比往昔的遜色。當然,在人滿為患的今代,欠缺了古典的怡情浪漫,是否還能找到一片未經人跡污染過的處女林,讓整顆倦怠的心安置其間,由清風鳥語慢慢給予洗滌,那還是個很大的問題。有很多人說:「去尼泊爾吧,去西馬拉雅山麓吧,……那裡有先天的靈氣,有未經文明踐踏過的原始芳香,去吧,很多瑜伽術士,不少尋仙訪道的修土,都一窩蜂的去了。那高峻的山,那如天上掛下來的乳白瀑布,還有,那大片大片的葉子,濃烈的陰鬱清涼,都會給你開闢另一個境界,把你送入另一個了生脫死的世界。要做個隱士,就隱居到那有山有林有水的雲的北方叢林去吧。」

朋友說,能去到那種地方,安心地修上幾年,是前世修來的福氣,我對鏡照了又照,總是揮灑不了一身的俗氣,這副嘴臉,也透不出一絲半毫的靈氣,觀照撫摸,不禁頹然自傷:自己那是前世有修之士?去西馬拉雅山尋幽探密的隱士夢的確不敢做。人有煩惱,皆因自尋,我又何苦來哉?

然而,做一個現代隱士的夢卻不曾從自己的腦海中斷滅過。那是一盞小小的火焰,時而燒得熾烈一點,時而微弱下來,卻不曾真正的熄滅掉。尤其是,社交活動越來越頻仍,生活的韻律越來越不能由自己掌握的時刻。

臨淵羨魚,仰天慕鳥,因為魚和鳥都是自由自在的族類,能夠不受拘束地安排自己的活動。在水裡,在空中,要游得多快飛得多高,完全可以由自己斷定,自己作主。牠們不需要在開會之後才採取某一個行動。牠們不必為一個主義或生活方式而互相吵鬧、指責。魚與鳥的天地就這樣地寬闊了起來。人呢?人所擴展的世界越來越大,但人的心地卻越來越小。

想找個地方,隱居起來,沒有人事的糾葛;不必看著人家的臉色行事。衣食住行,起居冷暖,自己料理照顧,高興怎樣就怎樣,不必讓過多的嘮叨指陳影響自己的心緒。而讀書寫作,日常的生活照樣進行。生活的步伐是不能間斷的,人群也不能脫離。像魚游水中,沒有刻意擺脫其他的魚群;鳥飛空中,沒有刻意排除其他的翔族,人在隱居中,是否也應該擺脫其他的人群呢?在科技這麼發達的現代,我們真的能夠離群而居嗎?真的有這個必要嗎?離群而去,就真的解除得了煩惱嗎?

疑情陣陣,不住地盤旋在我的腦海裡。

直到地藏王菩薩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警語闖入我的心懷之後,我似乎找到了一個可以隱居的安身所在。是的,我很想放下一切,隱居而去;而隱居的地方,不是深山靜林,人跡不至的地方;也不是什麼名山勝水,增添自己的虛榮感……不是的!這一切都不合乎我做一個現代人的理念。我要隱居的地方,只是在一個陌生的鬧市之中,一間小小的可遮雨擋陽的小樓房。房中設計,簡陋寬敞,但必須有書有茶,最好也有一架小小的收音機。明窗淨几,清茶淡飯,只是小小的生活必須。每天,我可以出門去,進行日常的工作;回房後,可以閱讀,靜修,塗寫心得。我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想見誰可以,不見誰也可以。跟外間一點也沒有隔絕。何必隔絕呢?隱居鬧市,只求心靈的一份神閒淡定,不讓過多的人為的酬酢來勞精費神。在匆匆的人海裡,你每天與人擦肩而過,你認識很多張臉孔,但人家卻未必認得你。這不是寂寞,是一種無言的享受。

繼而想到:自己的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新潮。嚴格說來,應該是落伍了。的確,當一天你有機會去鬧市裡嗅一嗅那邊的空氣的話,你會驚異的發覺:像我所夢想中的隱士,在大城鎮裡其實已有好多好多。我這個老土的人還在做著都市隱士的美夢,人家早已名正言順地實踐了。在那些人潮最洶湧的角隅,一些人進進出出,誰也不認得誰,誰也不關心誰;誰也不想去關心誰。大家的存在,好像一點關係都沒有似的。自己一個天地,鄰里另一個天地。不必溝通,不必交融。人潮洶湧的鬧市裡,似乎存在著好多個孤島。現代人所「享受」的生活,我們幾千年前的老祖宗應該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吧。

既然人家比自己捷足先登,早已享足了鬧城隱士的風采,我再尾隨,還有什麼意思?然而,沒有讓美夢兌現一下,親身體驗鬧市隱者的滋味,內心可不太甘願。世態人心,是否是越來越自私了呢?我想在地藏王菩薩的精神感召之下,做一個鬧市隱者而身不離群,心不離生活浪陣的衝擊。處憂不憂,處亂不亂,能嗎?有這種工夫修為嗎?

刻意地揉揉眼,我不該是在做白日夢吧?窗外人來人往,午後日正濃。廳中的電話,急速地響了起來。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