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茂」(小戽斗飾)是典型傳統的台灣「阿北」,內斂、寡言、頑強,獨居在以放天燈聞名的平溪,日常生活自理,與鄰居少有往來,唯一活動是在自家門前一方菜圃灑水施肥,電視機則是日間必開卻視而不見的電器
圖/威視電影提供
「金茂」(小戽斗飾)是典型傳統的台灣「阿北」,內斂、寡言、頑強,獨居在以放天燈聞名的平溪,日常生活自理,與鄰居少有往來,唯一活動是在自家門前一方菜圃灑水施肥,電視機則是日間必開卻視而不見的電器
圖/威視電影提供
文/陳文馨
「金茂」(小戽斗飾)是典型傳統的台灣「阿北」,內斂、寡言、頑強,獨居在以放天燈聞名的平溪,日常生活自理,與鄰居少有往來,唯一活動是在自家門前一方菜圃灑水施肥,電視機則是日間必開卻視而不見的電器,一有病痛,首先想到召回唯一的兒子阿正(喜翔飾)帶他就醫,從事油漆工程的兒子因此時常「被迫」放下手上的油漆刷;出嫁的女兒玉珍(黃嘉千飾)不忍兄長奔波,請假回平溪照顧老父,發現冰箱裡盡是醬瓜豆腐乳類的罐頭醃製品,神桌上供的糕點也發霉多時,遂提議帶老爸回自己家共住,方便就近照應,卻被金茂回絕,理由:「住在出嫁的女兒家,『會被說閒話』。」
一日,金茂為取下門前樹梢上垂掛的破天燈,從墊高的椅凳跌下摔斷腿,住院療傷期間,聽見心力交瘁的阿正擬送老父去養老院,在病房外與強顏歡笑的玉珍起爭執,金茂屈於現實,隨阿正共赴養老院,在看遍院內老病淒涼景象後頓生後悔,卻被氣憤拂袖而去的兒子強行留置。
眼見兒女生活不易,照護老父各有難處,又鄰居、院友相繼離世,金茂心念俱灰,思念亡妻益切,雖金孫阿凱奉子成婚,輩分將晉升曾祖的他毫無喜悅,在辦完喜事後,全家回到平溪老家祭祖,他著上為喜事訂製的全新西服,穿戴整齊,服下農藥自我了斷。臨終前,案頭留下畢生積蓄的存摺與印鑑。
高齡社會的悲歌
據統計,全台有五十二萬戶住宅僅老人居住,學者估算台灣獨居老人約四十萬人,政府列冊有案者四萬五千人,而孤苦無依的獨居老人尚無正式數據,顯然占銀髮族最弱勢的一群。
《老大人》電影情節充分描述台灣社會的家庭實況:不善表達感情的兩代之間,老輩慣常壓抑情緒,隱藏關心,兒女因收入有限,背負經濟重擔,彼此對話尖銳,表情僵硬。獨居的金茂最想依靠的兒子阿正,銀行超貸,需要兒媳在家當保母以貼補家用,居處侷促擁擠雜亂,環境遠不如自己,女兒玉珍婚姻不順,獨自承擔沉痛的感情創傷之餘,仍勉力照顧老父,不快樂的一家三口人串成電影的主軸。
主角金茂最終的選擇,令人悲切,卻是為全家徹底解套的決定。
老人照護無法逃避
依內政部統計,二○一八年三月底止,我國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約三百三十一萬人,占總人口數百分之十四點一,超越聯合國百分之十四的標準,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而二○一九年最新的數據,全球生育率排名由台灣一點二一八墊底,而台灣公布最新資料是一點零六,更低。
阿正的油漆生意只能勉強溫飽,無法過上優裕的生活,沉重的房貸二胎,被利息壓得喘不過氣來,妻子只好在家充當保母賺家用,日子像陀螺般打轉,已無餘力打點居家環境,遑論分身照顧公公;玉珍為分擔兄嫂的責任,時常向公司請假陪老爸就醫,且須獨吞婚姻的苦水。兄妹二人照顧老父已甚疲憊,而少子化的台灣,今天的壯年父母將是未來的「老大人」,若口袋不夠深,送養老院或雇外傭都是最現實的難題。
少子化加速高齡化的進程,儘管其中有複雜的因素,但就筆者觀察與本片的內涵影射,關鍵在「經濟」二字!居高不下的房價,停滯不前的低薪,昂貴的養育費用,是不敢生育的主因,無論政府祭出一胎幾萬的補助方案也激不起生育的熱情,因未來的養育費用才是最沉重的負擔。沒錢養孩子,只好選擇當頂客族。
「人民窮了」才是少子化問題的核心。
《老大人》電影是台灣社會的縮影,直指老年照護的重重難題;家有長輩者,或正當壯年未來必進入「老大人」行列者,請先進電影院預習這堂勢將面對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