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鄉下沒有環保意識,政府也不提倡火葬,村民往生後,就葬在家後面的山上。清明掃墓,擺上飯菜,焚香,燒紙錢,拜完後在墓園的四周撒上大量紅、黃、白、綠、靛的五色紙,妝飾ㄧ座座墓園,這是我們閩南鄉下掃墓特有的習俗。
每逢清明節,山上一座座墳墓上面都是五顏六色的紙,整個山頭色彩繽紛,和山上綠樹紅花相映襯,好像一場春天的盛宴。有時,一陣風吹來,紙屑紛飛,飛到原野,飛到田間,掛在樹稍,兒時以為這真是熱鬧好看。長大後,才知道這樣的祭拜儀式,卻乏環保觀念,後來政府提倡環保,實行火葬。
台灣並沒有強制執行火葬,有錢人仍可以選擇土葬,只是死人和活人爭地,浪費了資源,也破壞我們的地球。華人喜歡在身後辦華麗的喪禮,祭拜儀式更要風光隆重。在清明這個華人傳統節日,祭拜祖先,慎終追遠,傾訴陰陽兩隔的思念,有人大量焚燒金紙、衣物給往生的祖先,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衣食無虞。拜拜時,喜歡比派場,鋪張浪費,其實只是風光了活人的面子。
清明祭祖也應該要有綠生活意識,樹葬花葬代替土葬,祭拜時少焚燒紙錢,節能減碳,一束鮮花、一份供果等,足以表達溫馨思念。
筆者夫家陳氏宗親會在每年清明時,來個小小的餐會,子孫聚在一起,緬懷祖先,閒話家常,凝聚宗親感情,是另類環保祭拜儀式。
生前好好孝順長輩,死後喪禮簡單環保,所謂厚養薄葬,環保祭祖,相信祖先也願意在一個乾淨沒有汙染的環境慶祝節日。
李月治(台北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