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聞與好報紙 是做出來的

馮建三(台北市/政大新聞系教授) |2019.04.01
1383觀看次
字級

好新聞與好報紙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人生需要趣味、希望與光明,能夠反映這個需要的報紙,就是好報紙。《人間福報》經常有〈三十三年沒公車,台東達仁鄉民等到幸福巴士〉……等等這類報導,符合這個需要,並且放在顯著版位,一九八四年起,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開始辦理社會光明面新聞獎甄選,假使不是以記者,而是取報紙作為頒獎對象,那麼,《人間福報》可能雀屏中選。

「報紙」與「個別記者」之外,若有報紙每日固定能有特定類型的「版面」,應該就會是好報紙。

哪些類型?想像可以無限,實踐就得考慮先後,假使篩選的標準是讀者的需要,或者業已證實很受歡迎,但本地尚未推出的版面作為衡量,那麼有兩種版面的新聞與評論,值得優先考量,它們的名稱,前者以需要為準,不妨暫時說是「工作勞動版」,後者「訃聞版」則是西方行有百年,但在三十多年前,更是搖身進階,「成為讀者每日著迷與興味的來源」。

讀者同時具有很多身分,但目前幾乎所有報紙僅凸顯「消費者」這個面向,因此各種廣告、影劇與消費……版面,無不具備。從綜合到財經報紙,依舊在上班日,每天都有股市匯兌期貨……行情等版面,服務有「財產」而在誘惑、擔心貶值或其他考量下進場,自行或委託第三人操持金融活動的人。

但是,「勞動是財富之父」,人不工作無從消費,人不勞動並無「財富」,大經濟學者如凱因斯,無不認定金融活動雖有功能,但不能生產價值,報紙若能每日設版,將各種就業與失業的統計及工作安全與傷害,以及相關的大小故事,逐日放入,就是每天都在提醒也激勵讀者,讓人複習與精進「勤勞資有生」的道理之餘,減少無益的金錢遊戲。

「訃聞版」不是家屬或親友付費購買的公告,也不是時有時無,更不是僅說好話的文字。它是報社專職編採人員結合外稿,在通過作品所測知的社會接受與否的過程,穩定且有效地參與了文化價值的因革損益,從報社寫誰、寫些什麼以及肯定與月旦臧否的遣詞用字,讀者既有繼承也能領會不同的價值判准。這樣的訃聞寫作與版面,是文化更替的良好媒介,又是人情趣味的故事,必能吸引閱讀,又不為賢者諱,也不以死者為大,將有移風易俗之用。

馮建三(台北市/政大新聞系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