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佛觀想 楊惠姍找到自在 曹麗蕙 |2019.03.22 語音朗讀 47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楊惠姍雕塑千手千眼觀音。圖/琉璃工房提供 楊惠姍作品《藍藥師琉璃光如來》。圖/琉璃工房提供 張毅(左)與楊惠姍是互補又默契十足的最佳夥伴,一位擘畫遠景藍圖,一位實踐藝術創作。圖/琉璃工房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一位金馬名導,一位演過一百二十四部的影后,張毅和楊惠姍在三十二年前、生涯如日中天之際揮別影壇,投入全然陌生的琉璃創作;一萬一千多個晝夜,透過一尊尊塑佛造相的慈悲觀想中,楊惠姍找到心中的那道光:「它讓我遠離不安,尋找自在,這樣的尋覓和修持,讓我心靈平靜。」 回首一九八七年,兩人告別令他們不安、虛幻的電影產業,成立琉璃工房,張毅說:「這完全未知的探索,但我確定方向是對的,因為這個時代,缺乏一些深沉、累積的工藝價值。」於是一切歸零,張毅擘畫藍圖、規畫經營;楊惠姍洗盡鉛華、實踐創作,開啟下半場琉璃人生。 用佛陀頭像 訴說慈悲智慧 楊惠姍第一件作品是佛陀頭像,只為「用一張面孔,訴說慈悲與智慧」。不可諱言,琉璃工房草創初期艱困難行,為復興失傳兩千一百年的脫蠟鑄造法,他們變賣房產、負債七千五百萬元,當時報紙斗大標題還寫著兩人在「淡水賣玻璃」,各方壓力排山倒海。 「挫折是滿坑滿谷」,楊惠姍回憶:「那時錢燒光了,但每天開爐,看到成品又破了,後來連爐子都燒掉。一個爐子要五十萬元,過程很痛苦,煎熬是很大的。」 在人生幽暗低谷,楊惠姍讀到《藥師經》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彷彿照亮了黑暗,得到深深啟發:「琉璃這個材質,是真能將佛經訴說的文字境界,具象呈現。」為了完成這個使命,多大困難、多少次失敗,楊惠姍都不放棄,不斷實驗創作,全世界第一尊琉璃藍藥師終於在她的手中完成,現供奉在日本奈良藥師寺中。 歷經切磨煎熬 生命浴火重生 一九九六年,楊惠姍敦煌莫高窟之行,在漫天黃沙中,親睹千手千眼觀音壁畫,對觀音救贖世人的大慈大悲深深悸動,她擔心壁畫終會風化消失,發了今生大願,盼用雕塑與琉璃,將壁畫中莊嚴美好的觀音立體化:「將祂的慈悲與智慧留下來。」 楊惠姍至今已創作了八百多尊佛像,從反覆觀想佛的慈悲、臨摹身如琉璃的透明清澈中,得到療癒。張毅直言:「表面上是楊惠姍塑了很多佛像,可是對她來說,這是生命最大的回報。」 楊惠姍與張毅的生命也如同琉璃,歷經苦難的切磨雕塑,高溫窯燒的煎熬,是佛法的慈悲與智慧,讓他們得以超越、浴火重生,如同他們的作品,綻放出璀璨光彩。 也因日夜雕塑,楊惠姍左耳失聰,「就像壞掉的收音機,耳邊都充滿著沙沙噪音。」她從抗拒到接受:「想像自己是水月觀音,坐在岸邊聽海潮音、浪打在岩石的濤聲。」 因陪伴張毅度過心肌梗塞的生死關頭,楊惠姍對「無常」擁有更深刻體悟,「無相無無相」系列作品中,她透過琉璃的氣泡,詮釋《金剛經》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她希望傳達:「既然生命無常,更該珍惜當下。」 前一篇文章 減法整修 老屋再顯光鮮 下一篇文章 32年琉璃佛像展 祈願心中永遠要有光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雲梯2025.07.0105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6如是說2025.07.0207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丹娜絲襲台 13縣市停班課輕颱丹娜絲今明風雨最大 6縣市今停班課 住星際旅館 神遊外太空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 作者其他文章NSO 推飛行的荷蘭人歌劇音樂會中國戲曲學院名家 8月來台公演威廉・透納特展 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國寶級鉅作吸睛新北文化獎揭曉 劉鎮洲等獲殊榮莫內睡蓮 今開展故宮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3典藏先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