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學者計畫 入選者憂時間太短

 |2019.03.14
176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全球都在搶人才,科技部舉辦的年輕學者養成計畫邁入第二年,昨天舉行一○八學年頒授儀式,由部長陳良基頒發榮譽頭銜,鼓勵年輕學者返國服務,也鼓勵本土學者出國交流。不過,與會學者指出,擔心計畫時間太短、評估方式太死板。

科技部前年九月起推出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未來希望逐步改善我國學術人才年齡結構。科技部指出,一○八學年度共有四○六件申請案,評審後通過八十二件,包括未逾二十五歲的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四十四件及三十八歲以下的哥倫布計畫三十八件。

通過案中,來自美、日、德、法等國外機構之計畫得主有十三位,海外申請比率百分之八,較一○七年同期的百分之五高。

獲愛因斯坦培植計畫的黃珍語清大畢業,現正在美國約翰霍普斯金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她透露,不少在美國念書的台灣研究生都想返台工作,但聽完科技部的攬才說明會,最大的擔憂是此兩大計畫補助時間太短。

愛因斯坦和哥倫布計畫的補助時間都是三到五年。黃珍語指出,許多科研計畫動輒五年以上才有研究成果;在美國也有針對年輕學者推出的計畫,卻用系列銜接計畫拉長補助時間。她也擔心計畫的評估沿用台灣一貫的KPI績效評鑑,美國的年輕學者計畫,容許學者將計畫遇到的瓶頸也寫在報告書上,容許失敗也鼓勵嘗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