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考完,學子忙著準備第二階段的備審資料,自傳、讀書計畫是各校基本要求項目,考生龐大的資料文件,想要脫穎而出,吸引評審老師注意和青睞,除了資料呈現的真實性,就是能具備感動人心之處。
坊間因應備審資料市場所需,出現不少「代寫」業者,論件計酬,動輒要價上萬元,文筆潤飾、文件包裝,讓甄選資料也暗藏貧富差距現象。
所以有一群年輕人,結合人工智慧開發出全台第一套AI人工智能的備審製作線上課程,讓AI幫考生評測備審,這套系統未來還會開發成AI改作文功能。
這對應試考生和學校指導老師來說,有利有弊。優點是,老師可以從容閱改學生良莠不齊的資料,學生有客製化範本可參閱摹寫;缺點是,被程式框死的模板架構,會產生相似性過高,沒有鑑別度,缺乏個人特色。
科技進步,很多繁瑣細碎工作和機械僵化程序,都會逐漸被AI取代,即使人工智能再先進,仍然無法完全取代與表達人類的情感和溫度。它只能成為輔助工具,提供弱勢族群或毫無頭緒的應試者,有個著手準備的明確方向和目標靶子,但是凸顯自己的獨特性和專長性,才是拿得高分的致勝訣竅。
郎英(台中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