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崎新設計的作品包括岐阜縣多治見市美濃陶瓷公園。圖/美聯社
日本八十七歲建築師磯崎新五日獲得二○一九年普立茲克獎,素有「日本建築界天皇」雅稱的他,在琉球那霸住家受訪時自我調侃說,這項建築界最高榮譽「就像是我墓碑上的皇冠」。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八十七歲建築師磯崎新五日獲得二○一九年普立茲克獎,素有「日本建築界天皇」雅稱的他,在琉球那霸住家受訪時自我調侃說,這項建築界最高榮譽「就像是我墓碑上的皇冠」。
普立茲克獎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創辦於一九七九年,由美國普立茲克家族贊助的凱悅基金會每年評選和頒發,授予一位或多位有傑出貢獻的建築師。目前一百零一歲的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曾在一九八三年獲獎,中國當代建築師王澍則是二○一二年得主。
外界認為,普立茲克獎現在才頒給磯崎新「嫌晚了」。他的設計作品逾百件,包括洛杉磯當代美術館(MOCA),以及一九九二年為巴塞隆納奧運興建的聖約迪體育館。
普立茲克獎評委會主席、美國大法官布雷爾(Stephen Breyer)表示:「多年來,磯崎新努力不懈地確保世界上具有悠久建築傳統的地區,不局限於這一傳統,而是協助這些傳統走向世界,同時向世界各地借鑑。」布雷爾說:「磯崎新是個先驅者,他認識到對建築的需求,是結合全球性與本土化,這兩種力量構成同一個挑戰。」
評委會決定把第四十六屆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給磯崎新,他是第八位獲此殊榮的日本建築師。頒獎典禮五月在法國巴黎舉行,他將獲得十萬美元獎金及一枚銅質獎章。
從不模仿現狀
風格難以歸類
評委會表示,磯崎新具備深刻的建築歷史與理論知識,從不只想模仿現狀,而是大膽擁抱前衛設計。他設計的建築,直到今日,仍無法歸於哪一個「風格」,因為人人能從中不斷找出新意。頒獎詞也說,磯崎新對培養新秀向來不遺餘力。
磯崎新一九三一年出於九州大分縣,青少年時期是日本戰敗、社會劇變的時代。日本當時已吸收了西方現代化的精華,磯崎新說「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從廢墟中再出發」,他一九五四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在他的故鄉大分縣,可見到他早期的作品,像是大分醫藥聯合大廳、大分縣立圖書館。
磯崎新在長達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把視覺藝術、詩歌、哲學、劇院、書寫與設計精神,混合到建築裡。他解釋,「在我的概念中,建築是不可見、觸摸不到的,卻可以透過五官感覺」。他融合東方與西方、現代與後現代、全球與當地視野的風格,展現在諸多作品中;他的畢生傑作,在挖掘本土傳統的同時,也廣獲全球共鳴。
批評家高爾德博格(Paul Goldberger)一九八六年就在《時代》雜誌中論道,磯崎新的作品根本不容現代、後現代之辯,因為他的作品既現代,也後現代;現代,因為富含強烈、自信的抽象成分;後現代,因為感覺起來和更壯闊的歷史潮流無縫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