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及其獎勵措施 過度簡單化

王順民(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2019.03.06
1626觀看次
字級

針對台灣嚴重的少子女化問題,各個地方縣市政府紛紛祭出不同的搶救對策,特別是試圖透過高額的生育獎勵補助,以刺激民眾的增產報國,只是不同縣市政府的補助資格和申請辦法,各自都略有不同,這其中又以桃園市生下三胞胎的話,將可領到十三點五萬元,高居全台之首。

基本上,為了不斷探低的生育率,政府部門會去思索相關的解套對策和可行的配套措施,對此,縣市政府理當是要扣緊以社政為首的生育獎勵措施,進一步鑲嵌涵蓋衛生、教育、勞動等支持服務網絡。這不只是各縣市政府彼此之間對於生育獎勵金本身的競價關係,而是有無一套讓新手父母家庭得以穩健運作的照顧政策。

畢竟,來自於「婚、生、教、養、衛」的關懷旨趣,所謂的生育獎勵補助是要有關乎到「願婚、樂生、能養」的串聯思考。

以此觀之,對於支持或捍衛家庭運作的總體藍圖,政府當局理應責無旁貸加以清楚勾勒、描繪,而非是停留在枝微末節的思惟;連帶地,從少子女化的議題現象到困境棘手的深化問題,這也指陳出來現行的家庭福利政策,欠缺從「單點」的生育獎勵到「集體」的育兒津貼,以迄於「整體」之家庭支持的總體規畫,更遑論於一案到底之於家庭照顧管理的機制設計。

從生育行為的單一生命事件而來的,更是不同家庭組成及其殊異的家庭生命歷程,因此,多樣化的家庭服務體系究竟是要如何被有效建構和穩健運作?

回歸到縣市政府自身的財政負荷能力,從一般家庭到經濟弱勢家庭,以及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補助內容差異外,生育獎勵金背後的設算基準,又要如何確切呼應包括適婚年齡、生育年紀、胎次間隔、財力調查與社經水準等不同的生養條件。顯然,在看待生育及其獎勵措施一事上,政府疑有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單一化之嫌。

王順民(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