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對於春夏秋冬四時更迭的感覺就是冷冷熱熱、添衣減穿的差別。圖/金春枝
文/金春枝
年輕時,對於春夏秋冬四時更迭的感覺就是冷冷熱熱、添衣減穿的差別。
待學茶經年,有天讀詩突然發現原來古人留下的詩文,不只是記載著他們的感懷,其細膩的感知是對四季時序、節氣天候變化非常微細的觀察與體會。
今年的立春在歡樂的新年氣氛中悄然流逝,日子走著走著也過二月十九日「雨水」,這幾天的春雨便應節氣之約「綿綿」而下。
你可曾注意春雨是綿綿、毛毛、細細的,與清明的雨紛紛、夏雨滂沱竟是不同?它伴隨著拂面春風,柔柔嫩嫩似仙子翩然而下。唐.杜甫《春夜喜雨》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個潤物細無聲呀!春雨的綿密細緻,就像蒸臉器噴出的小分子,滋潤大地的每顆植物,抽芽、生長。春到人間草木知,莫怪唐.韓愈要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寒料峭,北台灣雖不致如農諺:「春凍骨頭」,但春回大地,草木萌發,鐵壺、湯沸、火紅──備茶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