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輕攏慢撚、右手拉弓彈撥琴絃,一曲曲時而如泣如訴、時而如萬馬奔騰的樂曲,在曾宜臻的巧手拉彈中傾訴,讓台北車站捷運地下街,彌漫濃濃的古典風情。
曾宜臻是一位視障音樂家,學習二胡超過二十七年,他的琴技與豐沛的情感,讓他
在一九九三年時,獲國際特殊才藝傑出青年音樂「獨奏獎」的殊榮;他表示:「我拉二胡時,從不『照譜宣科』,而是融入自己的情境來詮釋。」
因早產而失明的曾宜臻,十歲在啟明學校時接觸到二胡,一頭栽入國樂的世界,大學二年級時更前往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參賽,一舉奪得國際特殊才藝傑出青年音樂「獨奏獎」,而他也是該獎的亞洲首位得主,之後陸續獲得中華民國第三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第一屆「傑人」獎等肯定。
曾宜臻表示,多年前他受邀至歐美演出時,發現國外對街頭藝術家著力甚深,反觀台灣當時要從事街頭表演是有困難的,他說:「由於早年沒有法令許可,我還曾經歷過跑警察取締的日子。」直到曾宜臻跟當年的台北市長陳水扁建言,台北市政府才在民國八十四年時,開放民權東、西路、環亞百貨、日盛證券交所的地下道,給視障街藝術家表演。
曾宜臻讓台語老歌「黃昏的故鄉」流露抒情但不悲傷的情調,而「新不了情」則展現爵士風情,另外「我願意」這首曲更用古典手法來編曲。曾宜臻表示,文化局對街頭藝人的審核門檻過低,既然要讓民眾在街頭享受音樂與藝術的洗禮,就應該寧缺勿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