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藝人--曾宜臻 用情境詮釋曲風

曹麗蕙 |2005.10.26
541觀看次
字級

左手輕攏慢撚、右手拉弓彈撥琴絃,一曲曲時而如泣如訴、時而如萬馬奔騰的樂曲,在曾宜臻的巧手拉彈中傾訴,讓台北車站捷運地下街,彌漫濃濃的古典風情。

曾宜臻是一位視障音樂家,學習二胡超過二十七年,他的琴技與豐沛的情感,讓他
在一九九三年時,獲國際特殊才藝傑出青年音樂「獨奏獎」的殊榮;他表示:「我拉二胡時,從不『照譜宣科』,而是融入自己的情境來詮釋。」

因早產而失明的曾宜臻,十歲在啟明學校時接觸到二胡,一頭栽入國樂的世界,大學二年級時更前往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參賽,一舉奪得國際特殊才藝傑出青年音樂「獨奏獎」,而他也是該獎的亞洲首位得主,之後陸續獲得中華民國第三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第一屆「傑人」獎等肯定。

曾宜臻表示,多年前他受邀至歐美演出時,發現國外對街頭藝術家著力甚深,反觀台灣當時要從事街頭表演是有困難的,他說:「由於早年沒有法令許可,我還曾經歷過跑警察取締的日子。」直到曾宜臻跟當年的台北市長陳水扁建言,台北市政府才在民國八十四年時,開放民權東、西路、環亞百貨、日盛證券交所的地下道,給視障街藝術家表演。

曾宜臻讓台語老歌「黃昏的故鄉」流露抒情但不悲傷的情調,而「新不了情」則展現爵士風情,另外「我願意」這首曲更用古典手法來編曲。曾宜臻表示,文化局對街頭藝人的審核門檻過低,既然要讓民眾在街頭享受音樂與藝術的洗禮,就應該寧缺勿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