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傲狂生
已過元宵節了,忽然想起一個有趣的話題,春天都有哪些傳統節日呢?查了資料,發現果然是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裡的傳統節日還真不少呢。且聽筆者一一道來吧。
春節,無疑是春天裡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甚至以它為春天的起點,不過古人卻不把春節叫春節,像上日、元日、元旦、元辰、歲首、年、正日等,就是各個時期古人對春節的稱呼。至於春節,是到了民國才有的,民國才把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為了區別把農曆新年稱作春節。
元宵節,既是節日,又是美食,那究竟節日源於美食,還是源於節日呢?可能許多朋友都會犯糊塗。答案當然是先有的節日,元就是第一,於農曆就是第一個月分即正月,宵就是夜晚,元宵節乃正月十五日,此稱號當之無愧。元宵節還有個元夜的別稱,宋詞裡有:「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春龍節,這個節日是不是很眼生?其實這是個很重要的農曆節日,它還有幾個名字,叫二月二、龍頭節、青龍節;民間也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為何春龍節跟龍扯上關係,大概是跟驚蟄節氣有關;驚蟄就在春龍節前後,此時許多冬眠動物甦醒,像蛇、蜥蜴、鱷魚等爬行動物,其實就是龍的原型。這樣說來,以龍為名還真是恰如其分矣。
花朝節,又稱花朝、花神節、百花生日,在古代是個重要節日,《紅樓夢》裡就提到了此節日。不過花朝節具體在哪一天,各地卻大有差異,基本上有農曆二月二、十二、十五、十八日等說法。想來各地花信不同,連累得花神媽媽都有幾個生日啦!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到了魏晉,上巳節才確定在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在民間很有號召力,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還分別是伏羲、黃帝、西王母和道教真武大帝的生日,這麼多神、聖一起過生日,沒號召力成嗎?
清明節,是大家很熟悉的節日兼節氣,筆者在此不贅述了。不過有一點很有意思,為何清明在陽曆四月五日或五日,而不是農曆的某天呢?農曆並非純粹的陰曆,它也參考了陽曆,所以嚴格意義上它是陰陽曆,二十四節氣其實就是根據陽曆制定的。
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天,比清明節更古老,也是清明節的源頭之一。有人說寒食節已經逐漸消失了,筆者卻認為只要清明節還存在,寒食節也一定會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