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時光】養鴨人家愛逃冬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2019.02.17 語音朗讀 42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養鴨子於稻田中除了可以啄食福壽螺外,也可以提供糞便給農田當肥料。 圖/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大陸福建沙縣村莊農民將鴨放養於田園中。 圖/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福壽螺對稻田作物危害嚴重,會影響作物的產量。 圖/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台灣現今大都以集約方式飼養鴨子。圖/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受宜蘭縣養鴨生產合作社的邀請,一同到福建「沙縣」考察指導。在考察的幾天中,每天行程都安排得很緊湊,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且最吸引我的,就是「鴨隻飼養規畫區」。 當天車子從沙縣市區一直往山區小徑行駛,約一小時車程來到一個不到十戶人家的村莊,周邊環山圍繞,村莊周邊則是已收割的稻田,沿路走著走著,老遠就看到村莊的養鴨人家,將鴨子放養於農田中,讓其自由自在的在田園中活動和覓食,此情此景,讓我回想起早年在台灣,曾經盛行一時的「逃冬」放養模式。 鴨子不只是經濟動物 在一般人觀念中,養鴨最大的用途就是食用,但其實鴨隻還具有其他的用途,例如隨著時代的改變和經濟生活的改善,寵物或伴侶動物已不再侷限於鳥類、狗和猫而已,養鴨當寵物或伴侶動物,在國內外皆時有所聞。 此外,鴨在環境生態中亦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像近年在苑里一帶的有機菜園或友善農田,就以鴨子硺食稻禾或蔬菜生長過程中吸引來的昆蟲或螺類,並將所生產的稻米名之為「鴨間稻」,意即人和鴨共同養育出來的稻作。 這些舉措並非創舉,事實上,台灣光復前後,人民生活困苦,農作物以稻米耕作為主,而農人不慣以農藥去除雜草和病蟲害,因此每每為蟲害所苦。相對的,鴨農也沒有錢可以購買場地固定飼養鴨子,只能耗費體力不斷把鴨子趕來趕去吃蟲或吃野菜。 養鴨人家的放牧智慧 後來有鴨農想出一種和各地農人合作飼養鴨子的模式,將整群生產鴨蛋的菜鴨,於南部稻田收割後將鴨群趕入稻田中,讓鴨子在稻田中隨意走動和啄食收割時掉落的稻穗,既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同時也幫農人清除了稻田中的雜草,便於下期稻作減少整理田地的麻煩。 此外,鴨子在稻田中,除了吃稻穗,也會將其糞便排泄於田中,提供肥料給稻田,中和土壤的酸性避免土壤酸化,以增加下期稻米的產量。 待鴨子將一塊田地的稻穗吃盡時,鴨農就將鴨子趕往到另一個稻田啄食稻穗。如此方式,將鴨子由南往北移動驅趕,期間約一至二個月(北部稻米成熟期較晚),當鴨子趕到台北近郊時,也剛好長成成鴨了。 復古就是友善的創新 這樣天然的飼養方式,俗稱「逃冬」或是「稻田放牧」,是當時時代背景的產物,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農業多已改採機械耕作收成,加上不少農田以噴灑農藥清除雜草及病蟲害,「逃冬」情景已不復存在了,生態的破壞也為農業及人類生存帶來潛在的危機。 這幾年,不少農民鑑於農藥和化學肥料的施用對於環境和生態的危害,想以友善耕作的方式善待環境和生態,早期農業時代的「逃冬」養鴨方式又再度被人們憶及,覺得這種放牧方式是不錯的互助方式。 堪稱地球無名小英雄 鴨隻除了可以將田園中的福壽螺、水中昆蟲、浮萍、田字草等田園中的害蟲和雜草作為其食物的來源外,亦可減少農作物受到病蟲害的危害和感染,以及雜草與農作物相競爭營養分的問題發生,及農民為去除福壽螺和除雜草所耗費的時間和體力。 再者,鴨隻所排泄的糞便,可提供田園農作物料天然的營養,亦可防止土壤酸化,如果能善加運用,鴨兒可說是農人最佳的種稻好夥伴,鴨隻對環境和生態就能扮演無名小英雄的角色。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賞鳥天堂 在宜蘭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8【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時事必考題】季節大事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