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來,台北市鬧區的知名老字號餐廳或高級旅館,相繼關門,許多餐廳因不堪負荷高昂房租,宣告歇業。店面閒置愈多,台北市部分地區有走向沒落的趨勢。
以大安區忠孝東路商圈為例,該地一度曾是蟬聯多年全台灣的地王,近年來不僅受到新崛起商圈挑戰。面對景氣變化,許多房東不思協助店家度過難關,甚至堅持不降房租,不惜逼走業者。結果導致人潮流失,空店面招租負面效應像滾雪球般擴散,消費景氣疲軟不振,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消費者、業者、房東三輸局面。中央或地方政府都應積極促進商圈店面有效利用,對擁有多間店家的房東,更應避免其有恃無恐任由店面閒置。
政府宜重新檢討房屋稅及地價稅,尤應優先針對商業區實施。若商家營業坪數愈佳,有助於政府獲得更多營業稅賦,政府可對地主(店東)提供房地產減稅優惠;反之若長期閒置者,政府則應對地主(店東)加重課徵不動產稅賦。甚至應對擁有多戶產權的房東課以更高累進稅率,加重其坐擁房地產之持有成本。
若房東不願降租任由房地產閒置,政府加重房地稅賦將不利於房東;藉由商家有效經營,雖然少收租金,但也可以少繳房地稅賦,反而利於房東,並有助於商業活動。透過獎優懲劣鼓勵商家營運績效,相信有助於減少商家不堪高房租被迫關店情事,營造房東、商家、消費者和政府四蠃局面。
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過後,中南部各縣市新任縣市長均強調以拚經濟為施政要務,各顯神通招商吸引外資。柯市長也宜多學習中南部縣市新任主事者全力拚經濟決心,以增進台北市民福祉為己任,落實拚經濟,振衰起敝才是王道。
曾玄暉(台北市/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