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自從上任以來,就毫不掩飾要整肅美國與德國的貿易逆差,最近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五,創德國五年來新低,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正在擴散,再加上英國即將實現的脫歐,身為歐盟經濟成長引擎的德國,今年經濟前景並不樂觀。
從德國經濟數據可見,德國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國內生產毛額為工業,銷售總額約為一點九兆歐元,其中光是汽車製造業就占了四千二百五十億歐元,占比約百分之二十二、近四分之一,顯見汽車製造業對德國工業至關重要。德國工業養活六百二十萬就業人口,工業的出口比例更高達四十八點四,是全世界貿易順差第一的國家。
例如,二○一七年德國出口貿易順差總額為二千四百五十億歐元,這其中光是對美貿易,德國的出超就達五百億美元,也難怪川普將美國與德國經濟貿易逆差視為眼中釘。
川普這次直搗德國經濟命脈的汽車產業,最近半年歐盟與川普不斷交涉,期望川普重新考慮對汽車課稅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但川普仍不為所動,似乎鐵了心要課汽車關稅,這讓德國汽車業急得跳腳,去年十二月包括福斯、戴姆勒賓士及BMW,三大車廠總裁親自前往白宮與川普會面,就是希望川普能取消對汽車產業的關稅保護政策。路透報導,BMW承諾在南加州投資六億美元設廠,生產下一世代的X系列車款,並希望在二○二一年以前增加美國至少一千個就業機會,但這些誘因是否足以打動川普仍不得而知。
德國的出口產業近年來受惠歐元貶值,貿易順差金額創高,但川普針對的德國汽車,到底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有多大?德國之聲報導,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杜登霍夫統計,二○一七年美國國內銷售的一千七百二十萬部汽車中,有三分之一是進口車,但其中以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最多,約四百三十億美元,其次是日本為四百億美元,德國為二百億美元。看來從德國進口美國的汽車並非強勢,但只要課徵關稅發酵,歐盟與美國的貿易報復戰,可能會導致汽車及零件上漲,導致生產成本上升,最終不利歐盟也不利美國。
無獨有偶,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持續進行,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創十年新低,都與美國有關。但究竟川普會不會堅持貿易戰,持續讓全球經濟惡化?經濟學者已預測不出來,可能答案只有川普知道。
林詩萍(德國/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