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交通部觀光局去年底補助國人到宜蘭、花蓮、台東、高雄、屏東旅遊,申請熱烈;今年一月擴大至全台補助,截至二十四日為止,第二波補助已逾六億元、號稱創造三十七億元產值。但許多旅宿業者表示,擴大補助後效果分散,沒幫到該幫的縣市,變成好的更好、壞的更壞。
觀光局表示,國旅補助可鼓勵民眾在地深度旅遊,也有助旅宿業提升住房率,將持續檢討補助成效,與地方政府研議淡季旅遊補助,帶動產業發展。
有南部旅宿業者表示,補助原意是幫助觀光客較少的縣市,第一波很成功,第二波補助效果卻分散;例如台北及桃園旅客原本就較多,補助反而將原本要到外縣市的遊客,帶到台北或桃園。桃園旅宿業者則說,民眾對一再補助無感甚至疲乏,長期恐拉低旅館價位水準。
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冰島、日本等國遇到天災人禍,也曾透過補助刺激觀光,但特點是救急,而非像台灣從年頭「補」到年尾;建議訂定觀光立國政策,比照科技業扶持,強化產業體質。
勞動部曾表示,去年十二月住宿業求才人數較往年同期增加一成八,隨第二波補助及春節來臨,近期住宿業出現大舉求才熱潮。
但業者多半無感,旅行商業公會全聯會政策發展委員會召集人高洺塗說,年節是旅宿業旺季,增聘短期兼職人員是每年普遍現象,跟補助無關;其次觀光業前景不佳,觀光外匯收入從二○一五年至二○一七年驟減八百四十億,人力需求增加暴露旅宿業不穩定、人才流動量過大的問題。
也有台中旅宿業者私下表示,補助確實讓業者有信心擴大投資,但近期仍聽到不少飯店脫手易主的消息,產業前景尚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