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高資源回收率曾被外媒撰文稱讚,但回收率高並不等於再利用率高,環保署長張子敬說,可用差別費率鼓勵業者追求更高的再利用程度,但須從補貼思惟改變。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二○一五年的垃圾回收率雖然高達百分之五十五,但因應政府力推循環經濟,讓回收物再利用比率提高,也是達到資源零廢棄目標的其中一環。
張子敬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過去鼓勵廠商再利用時,只要到達某一個程度就能獲得補貼,導致廠商不會繼續追求更好的再利用境界而獲利了結,因此環保署正在思考是不是能創造更好的補貼方式,來激勵業者創造更好的再利用價值。
張子敬表示,技術上不是太難,採用差別費率就可以,但由於補貼來源來自回收基金,必須從觀念上引導大家不要擔心外界質疑是圖利廠商,且廠商透過追求更高的再利用程度而獲得更高的利潤時才是好事,因此觀念上要先溝通、改善。
另外,去年洋垃圾議題爆發後,引發各界對於基層回收戶生計的關注,張子敬表示,正思考是否搭配個體戶的回收量,給予個體戶食物或金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