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從老布希總統的喪禮追悼辭看生死文化(六)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9.01.20
1566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在繼續談老布希和柯林頓之間的關係如何改善之前,先簡介一下柯林頓的成長背景和政治生涯。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九日生於阿肯色州,與老布希的長子小布希(一九四六年七月六日)同年,生日只差不到一個半月。

比爾.柯林頓的全名是威廉.傑弗遜.柯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原名威廉.傑弗遜.布萊斯三世(William Jefferson Blythe III)。他的生父小威廉.傑弗遜.布萊斯(William Jefferson Blythe Jr.)是一名推銷員,在比爾出生前三個月因為車禍喪生。後來發現,比爾從未見過的亡父犯了重婚罪,一共娶了三個老婆。比爾出生後,他的母親獨自一人前往紐奧良學習護理,而將比爾留在開雜貨店的外祖父母身邊。當時,美國南方社會仍然處於種族隔離的狀態,但是比爾的外祖父母卻打破成規,允許各個種族的人用賒帳的方式在店裡買東西,這對於比爾後來的成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一九五○年,比爾的母親從護士學校畢業回到家鄉,不久與溫泉鎮的汽車經銷商羅傑.柯林頓結為夫妻。此後,比爾就與母親和繼父共同生活在溫泉鎮,而且以「比爾.柯林頓」為名,但是一直到十四歲才正式將自己的姓從「布萊斯」改為「柯林頓」。據比爾回憶,他的繼父羅傑.柯林頓是一名賭徒和酒鬼,經常虐待母親,有時甚至還包括同母異父的弟弟小羅傑.柯林頓。由此可知,柯林頓從小就缺乏父愛,這也可能是他後來會將老布希視為父親形象的心理因素。

柯林頓在高中生時期就立志從政,後來在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資助下,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從牛津大學畢業後,柯林頓回到美國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深造,並在一九七三年獲得法律博士學位。他是民主黨黨員,早年擔任過律師,也在阿肯色大學教了幾年法律,一九七六年當選為阿肯色州總檢察長,一九七八年首次當選該州州長,當時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州長(三十二歲)。然後在一九九二年的總統大選中,擊敗欲爭取連任的老布希,擔任第四十二任美國總統(一九九三年~二○○一年)。

柯林頓是美國歷史上僅次於羅斯福與甘迺迪的第三年輕的總統(若以當選為準,則為第二年輕),也是首位出生於二次大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總統。柯林頓被稱為「新民主黨人」,其領導風格及革新民主黨的執政理念,也被稱為「第三種道路」及「回歸中間路線」。在柯林頓執政下,一九九九年美國經歷了歷史上和平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發展,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並且讓國庫盈餘五五九○億美元。

在他卸任前,柯林頓以百分之六十五的民意支持率結束任期,創下了五十五年來二戰後美國總統離任最高支持率紀錄。此後,柯林頓一直進行公開演講和人道主義工作,成立了柯林頓基金會,致力於愛滋病和全球暖化等國際問題的防治。

接著我們就來談老布希和柯林頓之間非常奇妙的友誼關係,如何從政敵轉化為親密的忘年之交。

在他生命最後的十五年裡,老布希開展了另一種夥伴關係,既可以豐富他個人生活,又可以吸引公眾的興趣,那就他是與柯林頓之間的親密友誼。在老布希去世後,柯林頓與妻子希拉蕊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寫道:「我將永遠感激我們所建立的友誼。」

在二○一二年《總統俱樂部》一書中,作者南茜.吉布斯(Nancy Gibbs)和邁克爾.達菲(Michael Duffy)記載了關於幾位已經卸任但仍然在世的美國總統,在他們之間令人驚奇的聯盟、競爭及師友關係。而有關老布希與柯林頓之間的友誼,他們寫道:「沒有什麼關係會比得上喬治.布希和一九九二年擊敗他的人(意指柯林頓)之間的連結。」又說道:「老布希甚至不止一次地暗示他可能是柯林頓一直都沒有的父親——這個年輕人(意指柯林頓)也從未辯駁我這個想法。」

在二○○四年之前,布希—柯林頓關係最著名的反覆是一九九二年總統大選所產生的,老布希一直到最後一刻都還是確信自己將贏得連任,結果卻意外地輸給了後生小輩柯林頓。後來,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交接是緊張而親切的;據悉,老布希對自己的那場失敗頗為放不下,但儘管如此,他在柯林頓上任後還是給柯林頓寫了一封支持的信。他寫道:「你現在的成功就是我們國家的成功,我正努力支持你。」(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