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人力開發術】熟齡薪人生 百歲時代的關鍵勞動力 文/張茗喧 |2019.01.13 語音朗讀 18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民間慈善機構引介高齡者到超商擔任資深實習生,藉此活化腦部。圖/江俊亮 一個人老不老端看心態,和年紀沒有絕對關係。圖/資料照片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圖/張茗喧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 2019年1月號 http://www.cna.com.tw 文/張茗喧 老了還工作是晚景淒涼?翻轉美好老年的想像 電影《高年級實習生》男主角年屆七十歲,原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但他卻義無反顧應徵了網路公司實習生,展開全新的職場人生,找出自己「老有所用」的價值,顛覆台灣傳統觀念中,退休就是要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觀念。 想像未來退休生活以前,你是否曾好奇退休年齡為何訂在六十五歲,難道年過六十五歲真的就是「老人」了嗎?在醫療技術進步、平均壽命延長的高齡社會中,「老」的定義是否也有所轉變? 年屆65歲就是老人?別被過時定義綁架了 「將老人歲數訂在六十五歲,並不是為了定義老人,而是要訂定退休、福利等政策」,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解釋,歷史上第一個訂定退休年齡的是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而在一百多年前,退休年齡就訂在六十五歲,當時平均壽命僅四十七歲。 陳亮恭說,根據研究顯示,現代人受惠於醫療科技進步,同樣歲數的老人家平均比上一代年輕十歲,研究發現,上一代老人大多六十五歲就開始跑醫院、病痛纏身,現代老人則延後至七十五歲。因此,修改老人定義、退休年齡、延後年金請領等議題在世界各國不斷被提出,也是未來趨勢。 既然歲數無法定義「老」,到底「老」是什麼?陳亮恭說,「老」一直是一個複雜的概念,難以用一個特定的歲數一刀區隔清楚,在過去平均壽命僅六十歲的年代,年過六十歲自然可算長壽,但在平均壽命八十歲的現在,卻早已過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個人老不老,可用「有無獨立生活的能力」作為標準。舉個例子,一個年僅四十歲就無法獨自生活、需要長照介入的人,和一個八十歲行動自如、可以獨自生活的人,「誰比較像老人」? 在美國,則是以「有無工作能力」作為依據,陳亮恭解釋,美國是高度商業化運作的國家,政府只需確保人民有工作,就有收入、保險、退休金,即便年過六十五歲,已經不適任原本的職務,也會安排至其他適合的工作崗位, 直到沒有工作能力為止。 早退休和你想的不一樣 當心病痛焦慮接連報到 台灣人受中華文化影響,難免有老了要含飴弄孫的想像,認為繼續工作是命不好的象徵,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僅百分之八仍在工作,遠低於日本的百分之二十四、韓國的百分之三十。 面對日復一日的職場生活,多數上班族都夢想著退休那一天早點到來,但許多人終於等到退休那一天,迎來的卻是各種病痛以及對未來的焦慮感。 陳亮恭說,門診中很多金融業、科技業的上班族,五十、六十歲就早早退休。這些人年輕時工作忙碌,沒空照顧自己身體,剛退休時,確實過著舒心快活的日子,但一段時間後,漸漸覺得這裡痛、那裡不舒服,一點小問題就嚇得就醫,擔心無法自己生活、擔心失智。 有趣的是,晚幾年退休或退休後再就業的人,反而比早早退休來得健康快樂。法國一項研究顯示,晚五年退休,失智風險降低百分之十五,平均多工作一年,失智風險就少百分之三到五。 英國經濟部統計勞工退休後生活狀況,發現勞工退休後的頭兩年最開心,兩年過後就開始生病,不論六十歲還是六十五歲退休,退休生活的蜜月期都只有短短兩年。 陳亮恭解釋,工作不僅需要動腦、有挑戰性,而且必須是有給薪的工作,背負的責任、義務也讓人不得鬆懈,因此在平均壽命延長的現在,提倡延後退休並非空穴來風。 只不過,年長者的反應能力、適應力、視力、聽力等功能逐漸退化,若真延後退休,在同樣崗位上的工作能力能否一如既往?「職務再設計」、「逐步退休」是重要解方。 敢於做夢就不老 老年生活可以這樣規畫 陳亮恭說,未來高齡者到了一定年齡,可以慢慢減輕工作負擔,轉為顧問專門傳承經驗,並且減少部分薪水供雇主用來聘年輕新血,不僅能讓老人家慢慢適應退休生活,也能兼顧世代正義。 在陳亮恭眼裡,一個人老不老端看心態,和年紀沒有絕對關係,不論什麼年紀,夢想和目標都是生命中最大的動力來源,想過怎樣的老年生活,最好從年輕時就開始做準備,包括老了以後的財務規畫。 陳亮恭也建議,民眾最好從年輕時就培養不同興趣、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養成樂於學習新事物的習慣,才不會等到白髮蒼蒼,才發現少數的牌搭子一個也不剩,卻又鼓不起勇氣交新朋友。 前一篇文章 《社會文化》落地生根為報恩 台灣的好不能只有我知道 下一篇文章 相約拚到八十八歲 好厝邊退休回聘達四成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