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九合一選舉過後,緊接著就是大選的話題,這是台灣眼下最受矚目的大事,作為民意指向的導引,選民更關心的應是未來,開年伊始,總要樂觀的看待未來,樂觀未來發展空間依然開闊,貨賣得出去,人和財運皆通;然而台灣的未來究竟何去何從,不能不看到自身的處境和外在環境的變化。在樂觀中保持清醒的認知。
逢九之年是否會是多事之年,就最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事件觀察,不能不讓人提高警覺,加上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或雙方貿易長期存在的摩擦,只能說台灣在樂觀之餘,要看到很難避開衝擊波,從股市的「中概股」屢屢出現震盪即可了解;當然也有股市名嘴以為台灣將因此受惠,這是火中取栗,還僅是一個懸想,猶待後續檢驗。
李家同教授關懷弱勢的學子,寫了一本書《讓高牆倒下吧》,很受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讀者群歡迎,然而要拆除貧富之間的高牆,除了仁慈,更需要政策。然而該推倒的高牆豈僅於此,高雄市長韓國瑜選前直指對手心裡有一堵牆時,從選舉結果可以看到這意味著選民有一種渴望,就是要擺脫「老」和「窮」,但更多的因素恐怕還出在「窮」。
擺脫「又老又窮」,首在開門拆牆,不是韓國瑜身為高雄市長就能點石成金,而在台灣有無「軟實力」和「巧實力」,並在政策上和認知上要能打開兩岸之間那堵高牆,當美國全面圍堵對岸時,台灣的處境自是更加艱難,這就是眼前的何去何從。這就不能不想到兩岸情勢和中美情勢在未來一年能否好轉,往長期看,又有什麼可以看到值得樂觀的因素。
就長期看,美國打貿易戰的戰略目的,在於遲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進程,就是要打到中國大陸無法在經濟總量上超越美國,要讓中國大陸無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是針對中共還是中國大陸,或兼而有之。若以霸權爭逐言,美國的戰略目標不論是前總統歐巴馬的美國不能當老二,或川普總統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那麼,美國如何看待戰略對手的「中國崛起」就很有針對性。
幾乎可以確認,兩岸關係無法擺脫中美關係的變化和風暴。同時也可以確認,兩岸互動若陷入僵局,對台灣的傷害更大更直接。才傳出藍營縣市可能應邀到大陸推銷農特產,中央主管單位陸委會隨即指出,縣市長赴大陸交流,應依法向內政部提出申請,經許可始可赴陸。
兩岸領導人都在新年元旦發表講話,可以對照的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說開放的大門會愈開愈大,習近平針對的更多是美國;蔡英文總統說要建立三道防護網,並拒絕「通關密語」,針對性也很明白。這就是當前梗在兩岸之間的死結,台面上的政治人物,誰來解套就成就誰,但該如何解套。
誠如韓國瑜市長針對柯文哲市長說:「『九二共識』與『兩岸一家親』不能只是在嘴巴上滑過去而已,兩岸只有從心裡真正認知的交往才能共同開創未來。」韓國瑜或更有企圖心,有心為高雄市和台灣打出一個大開大闔的新局面。看看這兩年的政局,誰砌高牆,誰開大門,其實已很明白。
前陸委會主委蘇起說,台灣現在最新的思潮是「理性主義」,以韓國瑜所稱「人進來、貨出去、賺大錢」為代表,也就是去政黨化、去顏色化、去統獨化,一切以理性務實為原則。「為台灣的未來,台灣民眾要自救」;台灣如何自救,對照川普才說,「讓美國戰鬥必須付錢」,美國若為戰略考量加持台灣固然可喜,代價必然不菲,台灣開年的選擇,能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