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經營者無法補進新血,逐漸老化。圖/陳雨鑫
【本報台北訊】六十歲的吳鴻貞坐在他工作一輩子的中藥行裡,手中拿著「梅子餅」,這個解除傳中藥苦味的甘甜小配方,各家略有不同。他感歎,自一九九八年修訂《藥事法》後,政府就再也沒有發過中藥行營業證照,現在中藥行頭家每個都在比老,新生趕不及凋零,未來想找一家中藥行抓一帖四物或嘗一口梅子餅,恐成絕響。
上千名中藥業者上個月聚集抗議,抗議衛福部明訂一九九三年起從事中藥販賣業務,須通過國家考試,但二十多年來不培訓、不考試、不發照,讓中藥行無以為繼。台灣中藥從業青年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古承蒲說,政府遲不解決發照問題,當持照經營者老去,中藥行會跟著消逝。
中藥商同業公會統計,目前中藥房每年以兩到三百家的速度消失,二○一六年消失了七百四十五家。
對此,衛福部中藥司長黃怡超說,將先釐清《藥事法》第一○三條爭議,之前發函行政院,希望上級機關協助解釋,但行政院已回文請衛福部「本於職責妥處」,衛福部將盡快邀集專家開會,解釋法令。
黃怡超說,中藥技術士無法執行,礙於各界不信任中藥房業者調劑能力,目前考慮修藥事法,建立中藥師制度,但必須配合學校系所成立,在系所成立及第一批符合考試資格者出現前,將採特考方式幫助中藥房業者取得證照;二是中藥材進出口販賣業者,不限學歷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