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灶腳是歷史大融合,一邊是使用瓦斯爐的流理台,另一側是紅磚砌造的大灶,應該有五十年歷史了,今古對比,卻各司其職。圖/吳芳枝
文/吳芳枝
阿嬤的灶腳是歷史大融合,一邊是使用瓦斯爐的流理台,另一側是紅磚砌造的大灶,應該有五十年歷史了,今古對比,卻各司其職。
大灶以曬乾的稻草折綁成一捆捆,或果樹鋸下的枝幹,都是鄉下隨處可得的燃料。平時閒置的大灶,過年過節就擔任重要角色,炊粿蒸糕時都得靠它,我們勸婆婆市場到處買得到粽子、年糕、蘿蔔糕,不用再自己炊粿了。
「買的哪有自己蒸的真材實料!」婆婆堅持要自己包粽炊粿,料好皮Q,而且超大器,紅龜粿比手掌還大,更希望能一代傳一代傳承下去,讓大灶持續飄香。
過年過節廚房熱鬧滾滾,大灶上蒸籠熱氣騰騰,負責柴火的不停添加柴草,火要旺不能斷。我們愛吃古早味的鼠麴粿,婆婆特地在田裡種了一大片鼠麴草,汆燙後曬乾留用。香氣繚繞的灶腳,牽繫著遊子的思鄉情,無法忘懷的家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