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十位領袖十一日齊聚巴黎凱旋門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現場架起巨型螢幕展示一戰參戰軍人照片。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十一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數十位世界各國領袖齊聚在法國凱旋門參加一次大戰終戰協定簽署一百周年紀念儀式。這場儀式是全球向一九一四到一九一八年一戰期間殉難的一千萬名士兵致敬,也是紀念終戰協定簽署百年的最主要重頭戲。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德國總理梅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在內的世界領袖,都坐在凱旋門下的玻璃天篷內,參加這場紀念儀式。
《紐約時報》報導,歐盟就是歐洲上世紀經歷兩次血腥大戰後,為了壓制民族主義、避免戰爭重演而催生的產物,但歐洲年輕一代對戰爭已毫無記憶,他們關心的是經濟和移民問題,使得歐洲近來民族主義和民粹意識又興起,成為歐盟的威脅。
一次大戰造成一千六百萬人死亡,但如今,參與一次大戰且還在世的最後一名老兵,已於二○一二年過世;經歷過二次大戰和納粹屠殺猶太人在世者,也正迅速凋零。民族主義和族群仇恨卻在歐洲日益壯大,民粹分子在歐洲幾個國家拿下政權。
歐盟創始國之一的義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拒絕移民船靠岸並要求將羅姆人驅逐出境。匈牙利總理奧班公開提及「穆斯林接管我們國家」,並大言不慚地提出「不自由的民主政體」,今年稍早他說:「一九九○年,歐洲是我們的未來;現在,我們才是歐洲的未來。」
在德國,極右派成了重要反對黨,把主流媒體說成「撒謊媒體」,這可是一九二○年代納粹還沒掌權時使用的詞語。一九四○年代反抗獨裁者希特勒的學生團體「白玫瑰」唯一還在世的成員特勞特.拉弗倫茲,現年九十九歲,她說,她最近看到德國東部的極右派暴動中出現「納粹禮」的圖片,不禁打了個冷顫,「也許這不是巧合,我們快要死光光,同樣的事就開始重演」。
戰爭一代凋零
下場大戰將臨
二次大戰結束後,歐洲國家為了防止大戰再度爆發,逐步創建共同市場、採用共同貨幣、畫設無需護照的自由通行區,並將某些方面的國內事務交由歐盟決定。但在十一日這天,支持歐洲整合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宏身邊,就站著幾位民族主義領袖,包括美國總統川普、俄國總統普亭和土耳其總統厄多岡。
德國歷史學者熊普弗魯格出版《世界處於緊繃狀態》一書他指出,歐洲幾百年來的歷史顯示,在長期戰爭過後都會有長期的和平,不過,「一旦對戰爭有記憶的一代全數凋零,下一場大戰就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