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政府從四日午夜起對伊朗原油出口實施制裁,為全球油市畫下分水嶺。這項制裁雖讓上月油價衝上數年高點,但現在外界反擔心,為填補伊朗空缺做的增產,和全球經濟減緩導致的需求放緩,可能又讓油價下跌。
油價下跌對面臨通膨開始上揚的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或許是件好事,將提振經濟通膨調整的家庭收入和消費能源企業的獲利,卻可能傷害已是美國經濟成長重要動力的美國能源廠商。
彭博資訊報導,雖然美國二日軟化對中東第三大產油國伊朗的打壓,讓其繼續進行部分貿易,但伊朗的石油出口早已開始下滑。自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重新實施制裁以來,伊朗出口已暴減百分之三十七,制裁正式實施後,整體供給恐將面臨自二○一○年代初期利比亞爆發內戰以來,最大的中斷問題。
隨著伊朗出口下滑,倫敦布侖特原油價格上個月初攀升至四年高點的每桶約八十六美元,紐約西德州油價也觸及近四年高點,每桶約七十六美元。
不過,自那之後,在證券市場擔憂全球經濟減緩、貿易保護主義和全球利率調升下,布侖特和西德州油價已分別下跌近百分之十六、百分之十七。
《華爾街日報》報導,油價短期內將受到伊朗供給下滑的支撐,但多位分析師認為,在全球經濟成長減弱可能傷害需求下,美國、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全面提高供給,將對油價帶來壓力。Rapidan能源集團預估,二○一九年的全球石油供給將增加每日二百五十萬桶。
Rapidan總裁麥克奈利表示:「這項過去六個月未被注意到的油市變化,已經在為明年建立起供給海嘯。我們認為明年的供給過度將會非常嚴重,而且這還不包含考慮到需求風險。」
油價十月初飆漲至四年來高點的漲幅已全數回吐;目前油價正逐步逼近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