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

星雲大師 主持人/慧倫法師 |2018.10.28
2290觀看次
字級
圖/新華社
主持人慧倫法師 圖/人間社

文/星雲大師 主持人/慧倫法師

有人說,人生如戲;有人說,人生如夢;也有人說,人生如棋、如球、如戰場、如浮萍、如逆旅等。不管把人生譬喻成什麼,在現實的生活裡,人生有苦有樂、有成有敗、有得有失、有生有死,這都是自然的現象,說明如下:

一、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

人生苦樂參半,因此在十法界裡,人間最好修行。但是,有的人覺得人生很苦,感覺不到人生的意味;有的人光是快樂,沒有經過苦的奮鬥,他也體會不出人生的意義。所以,有苦有樂的人生才是充實的。

二、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

有的人一生順遂,從小到大,學業順利、事業成功、愛情美滿,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如意;有的人則是挫折連連、坎坷不斷,創業失敗、錢財被倒、情人遠離,事事都難順己心。其實,不管成敗,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成有成的原因,敗有敗的理由,成敗都是一時的。所以,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也不要因一時的成功而志得意滿,更不能為了一時的失敗而灰心喪志;認清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就能勝不驕、敗不餒。

三、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

得失之心,人皆有之。一般人莫不「得則歡喜,失則悲傷」;豁達一點的人,則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來面對得失。其實,不管消極悲觀或積極樂觀的看待得失,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時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因小失大、樂極生悲」,所以得失並非絕對的。

四、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人,有生必然有死,生死是自然的因果循環。每個人生下來,就註定有一天必然會死;死了,也一定會有再生的一天,只是未來三塗六道、驢胎馬腹,出生為何就必須視個人的業力而定了。因為生和死是自然的現象,所以我們不必因為生而歡喜,也無須為死而悲哀;要能以自然的心情來看待生死,才能解脫自在。

說到人生的各種現象,不管苦樂、成敗、得失、生死,乃至善惡、好壞、榮辱、有無,這都是人生的實相,但也都是一時的假相;因為人生無常,所以我們應該理性而有智慧的看待人生的各種現象。

(摘自《星雲法語》─人生的現象)

星雲大師對「品味人生」的意義,於《佛光菜根譚》中提到:

「悟,是從觀念的改變到生活品味的轉換;證,是從修行的體證到心佛契合的融和。」

──第一冊〈勵志修行證悟〉(一四六)

並勉勵身為人間佛教的實踐者:「要做同體的慈悲人,要做共生的地球人, 要做明理的智慧人,要做有力的忍耐人, 要做施捨的結緣人,要做清淨的修道人, 要做歡喜的快樂人,要做融和的佛光人。」

──第一冊〈勵志修行證悟〉(三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