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古城 設現代裝置藝術

 |2018.10.26
2303觀看次
字級
設在屏東恆春西門廣場的裝置藝術〈共譜一段思想起〉,藝術家劉哲榮將梅花鹿、陸蟹及灰面鵟鷹組成有機生命體。圖/潘欣中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文化處今年擴大舉辦「半島歌謠祭」,特別在古城周邊擺放新銳藝術家創作的裝置藝術,不過民眾對現代裝置藝術的看法很兩極,有人認為有高雄駁二特區的藝文氛圍,但有人看到抽象的造型,搖頭直說好醜。

文化處表示,現代裝置藝術是邀請年輕藝術家融入恆春半島的人文、地理、環境等元素創作,透過聲音、歌謠、地景藝術串連,裝置藝術前有說明牌,作品將配合明年初的台灣燈會,展示到明年三月。

恆春紅氣球書店主人郭德慧表示,設在恆春西門廣場的〈共譜一段思想起〉,藝術家劉哲榮將梅花鹿、陸蟹及灰面鵟鷹組成有機生命體;北門廣場旁的〈瓶子風琴〉,是菲律賓藝術家透過落山風結合屏東推廣的黑豆醬油瓶加工,創造出清脆聲響;〈竹鈴〉象徵民謠詩詞碰撞出美麗樂音,「這些融入在地元素的裝置藝術,給人不同的藝術感官視覺,最好都能保留下來,成為觀光新亮點,注入藝文風的古城才有『韻味』」。

不過也有在地民眾不太認同這些裝置藝術,像是上有猴頭圓滾滾模樣的〈山神來了〉,老人家直言「這是蝦米碗糕,真看不懂」,還有雙頭尼斯湖水怪的〈海潮巨獸〉,有人笑說:「真不曉得它美在哪,跟恆春有什麼關聯」。

「藝術創作本就是天馬行空,美醜見仁見智!」文化處解釋,前者是傳達結伴登高望遠去,後者則是講述討海人與家庭分離的心,因思念幻化成兩頭獸,夜夜徘徊在港邊燈塔的附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