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部的移民工人,在新德里舊城區的狹窄住所外稍事休息。印度約有八億人生活貧困,其中許多人遷移到大城市打工尋求生計。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銀行十七日表示,儘管全球在減少極端貧窮人口方面有所進展,但全世界仍有近半數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到五點五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七十元),較富裕經濟體的貧窮人口比例也正在上升。
世界銀行在一年兩次的報告中,對貧窮問題進行更廣泛檢視,以了解各國在哪方面落後。結果顯示,每日收入不到一點九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九元)的全球赤貧人口比例,近年持續減少。
若以每日五點五美元為門檻,全球貧窮人口比例已從一九九○年的百分之六十七降到二○一五年的百分之四十六。
另根據世界銀行九月的報告,二○一五年全球赤貧人口比例已降到百分之十。
然而,世銀報告採用擴大的貧窮判斷標準,發現全球貧窮人口仍「高到令人難以接受」,且經濟成長的果實「在不同區域和國家間分配不均」。
近幾年雖然全球經濟成長遲緩,但二○一三到二○一五年間貧窮總人口減少六千八百萬餘人,「相當於泰國或英國的人口」。
即使情況改善,但報告指出,目前趨勢顯示,世界銀行原定二○三○年底前將全球赤貧人口比例降至百分之三以下的目標,恐怕仍無法達成。報告寫道:「我們發現,令人格外憂心的是,在少數國家,極端貧窮情況愈來愈深化。此外,貧窮人口減少的速度,很快將大幅下降。」
由於中國崛起,東亞暨太平洋地區貧窮人口比例已銳減六十個百分點,跌剩百分之三十五。不過,因經濟成長速度減弱,這樣的貧窮人口下滑速度未來不太可能持續。
報告還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貧窮情況愈來愈根深柢固,百分之八十四點五的人口每天生活費不到五點五美元。二十年前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住在低收入國家,到了二○一五年只剩百分之九。世界銀行還提醒,在許多這些國家,經濟成長果實並未平等分享給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