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神眼 幫40街友找家人

 |2018.10.16
105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浙江台州市公安局黃岩區分局刑偵大隊民警翁燕敏,參加公安工作不到兩年。一九九四年出生的他運用人工智能「神器」幫助,再透過他的「火眼金睛」識別 ,靠著觀察眼神、眉毛、耳朵,他一年幫四十位街友找到親人。

錢江晚報報導,二○一六年夏天,翁燕敏分配到黃岩區公安局情報中心工作,隨後又調派到刑偵大隊。

二○一七年六月的一天,翁燕敏到法醫科和同事交接一些證據,剛好遇到當地救助站把一批站內接收街友的照片和DNA送到法醫科,希望幫他們找到失散的家人,但把這幾名街友的DNA登入資料庫之後,「結果都沒匹配成功」。

看到送來的資料裡都附有清晰的面部照片,翁燕敏眼前一亮:「資料給我一份吧,我來試試。」

當天下班後,翁燕敏打開電腦,把這些照片掃描到電腦中,再到資料庫裡去匹配,比對出最相似的一百張照片,接下來就要靠翁燕敏的肉眼識別來排除和篩選。

人的相貌在不同年齡階段會發生很大變化,翁燕敏說:「一般來說,再怎麼變化,有幾個地方是不容易變的,一個是眼神,一個是眉毛,還有一個就是耳朵。」

為了找到匹配的照片,翁燕敏可能要看幾百張不同角度的照片,經過反覆交叉比對,才找出準確的一張。

經過幾晚加班,翁燕敏為第一位街友張友江找到家人。張友江是二○一○年流落到黃岩街頭的,他有精神疾病,七年前獨自離家出走,家人尋找多年始終音訊沓然。當親屬領回老人時,喜極而泣。

看到親人團聚,翁燕敏跟著抹起眼淚:「這一刻,你會覺得之前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

據報導,因為出色的能力,翁燕敏成了台州市公安局最年輕的專家人才庫成員。他還成立「黃岩公安R工作室」,吸納四名同事加入,專攻人臉識別方面的技術。

黃岩區正籌備建立多維度感知「燈塔工程」,預計在重陽節啟用。翁燕敏是方案的起草者,他說:「這個工程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讓『易走失人群』不會走失或者走失之後能快速被找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