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慕克維格 圖/法新社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穆拉德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一八年諾貝爾和平獎於台灣時間周五下午五時,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公布得主,由剛果婦科醫生慕克維格(Denis Mukwege)和雅茲迪族人權活動分子娜迪亞.穆拉德(Nadia MuradBasee Taha)奪得。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兩位獲獎者都為戰爭與性暴力受害者做出重要貢獻,慕克維格醫生長年救助剛果的受暴婦女;而曾遭到伊斯蘭國IS綁架性侵的穆拉德,逃離之後勇於揭發IS的暴行黑幕、為人權和平奔走。
剛果婦科醫生慕克維格生於一九五五年,過去長年以來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內戰中,治療無數遭到軍隊強暴的剛果婦女。慕克維格在二○○八年也曾以人道救助的貢獻,獲得聯合國人權領域獎。
倖存女孩穆拉德 曾淪IS性奴
另一位得獎者是二十五歲、雅茲迪族的人權運動家娜迪亞.穆拉德,曾在二○一四年時遭伊斯蘭國IS所綁架,甚至淪為性奴隸長達三個月後才脫逃,穆拉德逃離之後,向世人揭發IS屠殺雅茲迪族、以及販賣婦女兒童的暴行,並在國際間奔走呼籲國際刑事法庭能夠審理IS的戰爭罪行;穆拉德在二○一六年時也曾入選過諾貝爾和平獎,並著有專書《倖存的女孩:我被俘虜、以及逃離伊斯蘭國的日子》。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今年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一八二○號決議十周年,這項決議中確立將「性暴力作為戰爭武器、武裝衝突」屬於戰爭罪,也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在此背景之下,今年的兩位得主慕克維格、穆拉德,本身正可以彰顯其中的人道價值。
331人或組織獲提名
本屆和平獎共有三百三十一名候選人,其中包括兩百一十六名個人以及一百一十五個團體,提名人數為過去歷來第二多(第一多是二○一六年的三百七十六名,當年由主導與左翼游擊隊FARC達成和平協議的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獲獎)。
在頒獎之前,外界對於今年的和平獎人選議論紛紛,特別是今年在國際外交間「大放異采」的金正恩,也由於與南韓總統文在寅的文金會、以及和美國總統川普的川金會,讓他們各自都成為今年和平獎的熱門人選。不過由於金正恩過去的人權紀錄不佳,媒體也指出真正獲獎的可能性較低,而川普言行素有爭議、加上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問題,反倒是南韓總統文在寅的機率比前兩位來得有希望。
「兩韓關係獲得和平獎可能言之過早。」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史密斯(Dan Smith)分析,雖然南北韓在今年有重大突破,如果得獎的話也充滿了戲劇性,但從長遠的關係來看,目前可能還不是獲獎的時機。
去年的和平獎得主為NGO組織「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ICAN是由來自一百零一個國家的四百六十八個NGO所共同組成,獲獎原因為ICAN在二○一七年七月時促成了世界一百二十二個國家共同支持《禁止核武條約》。諾貝爾獎下周一將宣布經濟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