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宗教薰習有益兒童身心 |2018.10.04 語音朗讀 208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青少年三好夏令營」,讓孩子學習三好理念。圖/資料照片 佛光童軍向長輩奉茶,氣氛溫馨。圖/資料照片 佛光山五大洲各道場舉辦佛光寶寶祈福禮。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日前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發表一項新研究發現。這分研究表明,在宗教或心靈活動中成長的兒童及青少年,長大後往往在身心靈方面更健康。而且宗教活動並不限於參加禮拜,研究發現個人禱告或冥想、靜坐也能獲得類似的益處,包括減少濫用藥物和憂鬱症的風險。 研究小組分析了長期參與「護士健康研究II」(Nurses' Health Study II)和「下一代成長今日研究」(Growing Up Today Study)五千人的相關數據。從中分析了解,究竟青少年與父母一起參加宗教活動、個人禱告或者冥想的頻率,是否關係到他們在二十多歲時的身心健康。這項研究數據,追蹤青少年的時間,長達八至十四年。 信仰虔誠 帶來快樂 研究結果顯示,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每周至少參加一次宗教活動的人,在二十多歲時,比從未參加過宗教活動的人,更快樂的可能性要高出百分之十八。同時,參與志願工作及義工的可能性,增加近百分之三十,而吸毒的可能性也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三。 有趣的是,這不是僅取決於一個人參加了多少次禮拜,而是取決於他們花了多少時間祈禱或靜坐、冥想。每天祈禱或靜坐、冥想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更高,能更好地管理情緒,也比從不祈禱或默想的人更寬容。 「這些發現對我們了解健康和育兒方法都很重要。」研究負責人陳穎(音譯)說,「很多孩子都是在宗教的薰陶下長大的,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對他們的行為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整體的幸福感都有很大的影響。」 該機構以往的研究也表明類似的聯繫。例如,信仰更虔誠的人往往更快樂,相信有比自己更偉大的創造者的人的抗壓能力更強。其他的研究表明,在靜坐和祈禱中,大腦的「我」中心──即為自己擔憂時非常活躍的部分──會安靜下來,而那些感知外部世界的為「他者」的區域也會停止活動。這表明,宗教或心靈活動對心理健康有益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這些活動可以減少我們思考自己的傾向,和消解我們的分離感」。 靜坐冥想 提升專注 正如大多數人所知,還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靜坐冥想本身對大腦和心理健康有正面的作用,從減輕憂鬱症狀到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此外,其他研究表明,體驗敬畏感,親近大自然,學會靜坐,都可以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其機制很可能都與這項最新的研究有關。 這項新研究明確的表明,人們應考慮在日常生活中花多點時間來靜坐冥想或祈禱,而且人類自古以來的一些習慣(祈禱、靜坐)可能比想象中更有價值,意味更深遠。 以佛光山的全球道場為例,各寺院道場除了例行的課程活動之外,從兒童一出生,即有佛光寶寶毓麟祝福禮,讓孩子成為觀音菩薩的契子女,再有佛光童軍、三好兒童夏令營等活動,讓孩子在人生的起步,接觸、學習三好、四給、五和的理念,幫助孩子建構光明正向的人生觀。 前一篇文章 地宮文創競賽 傳承佛教文化 下一篇文章 玻璃媽祖廟 護聖宮愈夜愈美麗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月光寺雲水浴佛 將軍府喜結法緣惠中寺園遊會 慶佛誕念母恩清德寺沐佛 三代喜同堂媽祖同慶佛誕節 北港朝天宮響應板橋講堂蔬食慶佛誕 獲頒弘法利生匾蘭陽別院佛祖巡境 萬人設香案相迎